接到密信後,他連忙撕開臘封,仔細觀看了起來。

不到一盞茶的工夫,夫臺便將信中內容詳細閱完,臉上頓時開始陰睛不定,甚至連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彷彿內心裡在決定著一件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必須閱完後便要回復嗎?難道不能容我與朝中各大臣商議一番?”

夫臺目光盯著下方的特使問道。

特使笑了笑回道:

“吾王確實如此交待!只是時間上實在太緊迫,各國大軍已經調集籌備當中,不日就將出發,恐怕再晚很難趕得上。”

夫臺又有些不放心地問道:

“挹婁是否也以同意此次聯盟,並舉國出兵甲四十萬?”

特使聞方後交沒有說什麼,而是從懷中又拿了一封刻印著挹婁印鑑的國書,遞給了對方。

夫臺開啟後一看,此國書是挹婁王給鮮卑偏於的回信,信中確實已經提到國內聚焦了四十萬兵甲,即刻便可開赴指定戰場的承諾。

這下他便有些放心起來,顯然他這是屬於結盟的第二站,就連高句麗此時也都蒙在了鼓裡。

據信中所講,此次諸國聯手結盟的促成,是來自一個大漢的公孫贊將軍。

原來偏於待統一東部鮮卑各部落後,控弦十餘萬,處於勢力大增之際。

但是逃亡的公孫贊卻率部來到了此次,以往兩人都是戰場上交手多次的敵人,雙方也算是惺惺相惜。

此次對方卻帶著萬餘名輕騎前來投奔,怎能不讓偏於喜出望外的出帳三十里相迎。

偏於在王帳之中大擺筵席招待著公孫贊,在他的心目中,一個公孫贊到來可比得上千軍萬馬,可見對方在他心裡地位何等重要。

酒過三巡之後,公孫贊趁著對方微醺之際說道:

“我此次前來除了歸附大王外,更想給大王獻主一寶,可令你不光統一鮮卑各地,還能直搗中原而不費吹灰之力。”

偏於歪愣著腦袋,斜著有些醉意的眼睛笑道:

“公孫兄莫不是以為本王醉了,在跟我開玩笑,真有此寶的話,恐怕你早就佔為已有,哪裡還輪得到我。”

帳內其他鮮卑的眾將聞言後,也跟著紛紛嘲諷起公孫贊來。

誰知公孫贊卻不以為意,反爾聲音緩緩地說道:

“俗話說,世上的敵人對你的瞭解,遠遠大於你的朋友,你我數年來的交手,沒有千餘次,也有百餘場了吧,可曾見過我是大話之人。”

偏於見對方不像是酒話,以他對公孫讚的瞭解,更知道對方亦不是誇大其辭之人,並且大漢朝廷對他的背叛已經下達追捕令,此事草原勇士們皆知,也不可能是大漢派來的奸細。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