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見司馬懿談吐不凡,儀表堂堂,猜測其應是沒落的官宦子弟,便張口再次問道:

“你從何而來,家中可有為官之人?”

司馬懿老實地如數回道:

“我從河內而來,祖父曾是穎川太守司馬俊,家父司馬防做過洛陽令,家中有兄弟八人,吾為次子。”

兩人又相談了一會兒,水鏡先生越發對司馬懿的才學驚歎不已,對方對時事的見解,往往一針見血,談吐之中頗有見的。

司馬懿更是久聞水鏡先生的大名,雖然始終未曾一見,外面盛傳其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更有知人之明。

最主要的是他所舉薦的人,均為各諸侯身前紅人,地位顯貴,他不由地動起了心思,想結交好面前的水鏡先生,為其向楚王推薦。

心中更是想讓對方評價一下楚王的為人,誰知話一出口,水鏡先生連忙說:“這個人好,很好!”便閉嘴不言。

司馬懿見其推塞不說,心中略有失意,認為對方身在楚國,實在不宜評判好壞。

便又相繼說出了幾個當世有名之人,結果對方依然如此,只是口中稱好,卻絲毫不予以評價。

他見到對方對人物不做任何說法,又換了一種思路,轉而問起楚國的一些體制和政策方面的事情。

“先生,對楚王所設立的科舉制有如看法?”

“挺好!”

“先生,如何看待楚國民族大融合的問題?”

“也很好!”

“先生可否具體說些,如何個好法?”

司馬懿有些不甘心地繼續問道。

誰知水鏡先生又回答道:

“你剛才的說的話,也很好!”

這讓他頓時瞠目結舌起來,也沒了繼續談話的興致,水鏡先生見狀,笑著說道:

“如果不嫌陋室太簡樸,汝可自行留下來休養幾日,也陪我老朽說說話。”

他說完之後,就讓對方躺下繼續休養,自己則去後院,擺弄起那畝許大小的菜地。

就這樣,司馬懿暫時留了下來,沒事的時候幫助水鏡先生整理一下竹簡,收拾一下室內衛生。

還能常常在其學院內,與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些南方學子們聽其授課,為日後的縣舉應試做好準備。

有一天,相隔不遠的老王,家中跑失了一頭豬,他尋著蹤跡一路走來,卻到了立香書院門前消失不見。

老王自然心中疑惑,闖到書院後面的菜園中,見其豬圈內也養著一頭豬,其體型大小與自己丟失的那頭差不太多。

就找來水鏡先生,硬是說這頭就是他家所丟的那頭豬,站在一旁的司馬懿剛想上前爭論,卻被水鏡先生暗自打斷。

讓老王將其院內所養的豬拉走,還口稱歉意,把豬讓給了對方。

司馬懿可是知道事情真偽,因為此豬可是他剛從市集上買回,準備趕上年節,殺了用來給大家改善伙食。

過了幾天後,老王一臉愧意地前來登門造訪,又將豬牽了回來。

原來他丟失的那頭豬,已經被其找到,才知道立香書院這頭豬是人家所有。

老王心中慚愧,見到水鏡先生連忙磕頭認錯,誰知道水鏡先生,笑著將其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