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我的地盤,我做主 第二百七十四章 科舉制(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是楚風什麼都可以向外交易,卻獨獨將農民多餘的糧食,用官方的名義收購下來。
然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眾多的儲備糧倉,一是為了應急災難,二是為了日後的征戰所需,畢竟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物品,不可輕易地倒賣。
楚國的人口越來越多,在佔據和開始北方草原後,土地也顯得十分充裕。
可是新的問題卻出現了,楚國各地需要上任的官員名額,實在是需要太多人。
可是楚國依然保持著舉薦制度,需要購買和簡單地考試,更多的是一些官員推舉一些人上來。
這樣的弊端顯而易見,一是不擅專長,二是容易徇私枉法,加上楚國對官吏上任後考核嚴格,破天荒地提出什麼服務百姓為主制。
讓這些謀官的人望而卻步,幾乎無人前來,無奈之下的賈詡和郭嘉只能從地方中挖掘一些人才去上任。
可是隨著人口增多,各郡各縣轄制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地方越來越多,空缺出來的官位也越來越多。
雖然楚風高俸祿可以養廉,可是很多地方官員,仍然在身兼數職地忙碌著,甚至多人累倒累死在任上,顯然是個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
瞭解歷史的楚風,隨即想到了古代後期的科舉制度。
他雖然對內裡的細節不太清楚,但是大體的情況還是知道的,畢竟前世這類的電影電視還是較多。
於是他將麾下頂尖的謀士賈詡、郭嘉、戲志才召集來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目的是想讓楚國各族想做官之人鋪平一條道路,同時也能為楚國選出更多的棟樑之才。
賈詡等人聞言後皆是眼前一亮,口中驚歎不已,顯然他們為此事傷透了腦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可是往往這些高才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楚風總是在關鍵時刻有了自己的點子,這讓郭嘉之人欽佩之時,又有些自愧不如。
楚風像模像樣地提出了科舉構思地框架,科舉制採用四個級別,分別是縣、郡、州、殿。
縣下面的各鄉村的考生,統一在郡內指定的縣設立考點,為防徇私舞弊,考官均由吏部指定選派。
這樣就相當於,給漢獻帝手下這些老臣們指派了活計,否則天天養著他們白吃白喝,終日無所事事,也不是個辦法。
縣試合格者便會進入各郡試點,然後逐層選拔,直入到中央進行大規模的殿試,最後才會被指派為官。
至於考試的科目內容及建立各級學院等繁瑣的內容,均交給了賈詡等人去完善,並最終擬定三年一次春闈大試。
賈詡等人建議,將考試的選拔不侷限於楚國境內,也歡迎各州各地的學子前來,只要是能夠優秀完成楚國指定的內容即可。
這樣的範圍,這樣的大膽想法,還能顯得如此的胸懷,明目張膽地搶奪人才的想法,立刻讓楚風稱讚不已,當即拍板敲定。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