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深夜中緩緩拉長,漸漸形成了一個人狀的形態,如果不是有一雙精亮的目光,很難想像此人如何身輕如燕般趴在篷頂,一動未動過了數個時辰之久。

只見這個黑衣人熟練地劃開篷頂一道口子,輕身跳落到帳內,看了眼桌上一壺未動的酒水。

他沒有想到對方竟然能夠談上如此之久,久伏頂篷的他渴得有些難耐,便扯開面上的黑巾後,拿起仰頭痛飲了起來。

不用說,這個黑衣人正是潛入鮮卑營地中的楚風,他先是去了部落聚集的區域,找到早就混入其中的雅克欽等人。

在其和暗衛的掩護下,很快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並大搖大擺地出現在鮮卑族人的面前。

燕然山脈連綿數百里之地,多為崇山峻嶺之地,周圍也沒有多少草原牧地。

靠放牧生活的民族,哪裡會習慣山中打獵為生,更何況如此多的族人擁擠在一起,能吃的獵物和食物,更是日趨見少。

所以楚風時常看到一個個面黃肌瘦,過著清貧生活的鮮卑族人,他們心中的不滿已經快達到了頂點。

他們怨恨楚軍的同時,心中更是對鮮卑王軻比能產埋生怨,好在這時鮮卑王提出要率眾歸入楚國。

為何是“歸入”而是“投降”,這裡面的學問有很大,歸於是和平加入某一國或某地,自願成為對方民眾的一種方式。

投降卻是多為戰敗一方不得已而為之的方式,那麼無論是軍人還是百姓從此會被打上奴役的枷鎖,過著低人一等的生活。

所以這是鮮卑王柯比能的單方面想法,既然無法遏制楚國擴張的腳步,那麼他就要為麾下的將士和百姓們尋一出路。

為了鮮卑百姓們存活下去,為了鮮卑將士和自己的尊嚴,他的底線只是選擇歸入一途。

如果楚王不同意的話,那麼鮮卑人就會上下一心,為尊嚴哪怕戰到最後一人,也會堅持下去。

但是,軻比能能看到楚國百姓們過著幸福的生活,雖然從未與楚王謀過面,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在心中初步判斷出,這並不是一個生性殘暴的王者。

這才有了此種想法,也認為楚風也會就此同意。

他的提議下,無論是軍中還是百姓們都眾說紛紜,有支持者也有嚴厲反對者,幾乎令他是喜憂參半,更讓他一時難以強行決定。

百姓們到是好說,要是弄不好鮮卑軍隊就會因此產生叛亂之心,讓好不容易統一的鮮卑部落,重回四分五裂的局面。

這也是鮮卑王軻比能最大的擔憂之處,他從心裡面,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這些反對者會慢慢認同他的建議。

楚風自從來到了鮮卑部落後,初時白天瞭解著百姓們艱苦的生活,晚上也潛入軍營,將軻比能和那些主要將領的休息之處摸清。

正當他準備實施逐一暗殺之時,卻意外聽到了軻比能欲率眾歸入楚國的建議。

他並沒有獨斷專行,而是決定看看鮮卑部落的部眾和軍隊的將士們是否認同,在決定是否可行。

這讓楚風心中對這個鮮卑王者有了些許的敬意之情,畢竟一個敢為百姓和將士生存考慮的王者,必不是一個窮兵黷武和良性泯滅之人。

當他又一次潛入鮮卑軍營中,準備冒險找鮮卑王好好談上一談時,卻意外發現郭嘉口中所說的,那個文武全團的公孫度身影。

畢竟能夠自由出入鮮卑重地的漢人,就只有此人一個,無論從其著裝還是言語中,十分容易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