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下旨著祁鄉侯袁紹、後將軍袁術、徐州刺史陶謙、北海太守孔融,限一個月內剿滅白波軍餘孽。

楚風將當初陷害於他最歡的幾個人,都給點了名,讓他們為奉帝去掃清障礙。

聖旨一下,袁紹等人抓耳撓腮起來,有些左右為難,出去打吧,耗費的錢糧將是無數,最主要還得不了什麼利益,成了冤大頭。

不打吧,就是抗旨不從,後果可想可知,將盡背天下罵名不說,全天下的人都得把皇帝回不來的責任,都背鍋給他們。

洛陽城內現在只有他一家在此,其他諸侯在得了好處後,便紛紛將此城讓與他,而自行回了大本營。

袁紹拿著聖旨千呼萬喚之下,除了聖旨上的數人外,其他諸侯根本不理會。

別說派兵送糧之事,早就沒了當初討伐董卓時的積極性,氣得他跳腳大罵這些無義之人。

更絕的是,後將軍袁術、徐州刺史陶謙、北海太守孔融只是象徵性,各自派來一名偏將帶著千餘名兵士和數千擔糧草前來匯合。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們本人則已經各種事由推諉,拒不到場,顯然把鍋都甩給了袁紹。

並對外聲稱當初迎帝是祁鄉侯袁紹所提,而且佔據洛陽的也是他,他們隔著萬水千山,實在是有心無力。

言外之意,事你忍的你來背,我們什麼好處都沒有,憑什麼讓我們出錢出力出人,這時東漢的輿論頓時都聚焦到了袁紹身上。

“郭圖,都是你出的好計,如今該如何去辦?”

袁紹在丞相府中,喚來郭圖後,將手中的聖旨,重重地摔在對方的臉上,氣憤地衝其吼道。

“這定是楚王的拖延之計,主公應出兵剿滅白波軍,得降兵,揚名外,壯軍威,到時且看那楚王還有何藉口?”

郭圖早知此事,來時心中便有了應對之策,見到主公暴怒,便訕訕地回道。

當初就是他給袁紹出的計策,所以這個事他得擔,這個屎也得擦。

好謀而少決的袁紹,聽完此話後,有些拿不定主意,便決定喊來田豐、沮授等謀士前來共議。

田豐等人自然知道事情的原委,不過他們看在同僚的面子上,此時並沒有幸災樂禍和趁機諂言一番。

田豐經過深思過後說道:

“主公,剿滅白波軍之事可為,即然楚王能對外說白波軍在京畿區域活動,我們為什麼不能說,白波軍去了冀州為患呢?

我們則趁機......”

原本在田豐等人之前的建議下,就要對冀州和幷州等地下手,擴張自己的地盤。

這件事情發生後,這些謀士們卻也不白給,眼睛一轉之下有了主意,有了這份聖旨便可以名正言順的東征西討,擴大勢力。

估計楚風也沒有想到,他有點小覷了天下群雄這些傢伙們根本不白給。

袁紹清楚冀州是天下物產富饒之地,要想成大事韓馥的冀州,好在他有成功策反的叛將麴義在內潛伏,對拿下此州還是有很大的把握。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