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我的地盤,我做主 第七十三章 楚國之戰(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飛說到這裡,牙根都有些癢癢了,可是連氣帶恨下,也只能無奈的發發牢騷。
在楚風出征後,賈詡按照之前設定的計劃,晝伏夜行,在楚國與高句麗和東濊國的接壤處,分別設下了重兵埋伏。
由於能夠安穩越過楚國邊境線的道路實在是有限,不是萬丈大山阻隔,就是洶湧的江水深不可測。
唯一實際探察出的道路,也只有浿水和樂都這兩個縣域,在與對方接壤的邊境處,都是一片原始的雜草叢林之處。
張飛和典韋率領二萬重甲鐵騎和三千步兵,在浿水境內埋伏起來,當地的百姓也早就偷偷遷往內陸地方安置。
另一路則是趙雲和魁山,帶著三萬重甲鐵騎和五千步兵,藏於樂都的密林之中,面前則是一片坦途的小平原地帶,正好能夠發揮重騎兵的衝擊力。
當然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少不了埋藏著大量的地雷。
為了防止萬一,賈詡在兩者邊境口的內部交叉空置地帶,也就是雙方邊境線共同後退五十里處,正帶著十幾萬的百姓們日夜兼程,開始修建一道綿延十數里的簡易長城。
一旦敵人重兵突破的話,此處將是守衛楚國的最後一道屏障,所以賈詡稱這道長城為希望之城。
不是賈詡膽小懦弱,實在是敵軍此次來勢洶洶,據探子傳書,三方勢力共合兵二十萬,其中騎兵八萬,步兵十二萬,攻城的器械一應俱全,顯然已經準備充分至極。
在冷兵器時代裡,全憑著將士們一刀一槍的廝殺來獲得勝負,所以在絕對優勢的兵力面前,往往是可以碾殺一切陰謀的保證。
雖然楚風研究出來了先進的火器,可是並沒有在一場大戰中使用。
謹慎的賈詡,自然不敢將全部的希望押注在上面,因為他賭不起,但凡有一點點失誤,都會造成楚國處於萬劫不復的地步。
那四百萬的無辜百姓,楚風和眾位兄弟傾灑的無數汗水,才讓楚國有驚無險地走到了今天。
楚風臨行前的千叮萬囑如同一座大山般,壓得素有毒士之稱的賈詡喘不氣來。
待過了半個月後,也許是敵人料到楚風的大軍,已經開拔到幽州深處,便想趁著楚國兵力空虛和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兵分兩路從浿水和樂都兩個口子越境而來。
從浿水來的是高句麗的獨自十萬兵馬,其中輕騎兵三萬負責前鋒開路,步兵七萬緊跟尾隨,後邊運輸的輜重糧草更是綿延十數里,浩浩蕩蕩闖了進來。
樂都方向則是公孫贊和東濊國的聯軍,由於公孫贊常年與烏恆和鮮卑族交戰,軍隊只有單一的兵種輕騎兵五萬,東濊國則是全部是輕一色的盾甲兵五萬。
依然是速度較快的公孫贊騎兵負責開路,後面則盾甲兵和糧草輜重在後,雙方相距不過數里,一前一後分別跨過了楚國邊境,往都城王險城方向行去。
浿水不像是樂都,可以行人的地方几乎沒有平坦之地,不是荊棘遍地的小路,便是片片的叢林之地,根本無法將重騎兵的優勢發揮出來。
念過數本兵法的張飛,便私自做主將重騎兵,後撤十幾裡之外的地方一字展開,以備後續退兵掩護之用。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