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聽浮陽的百姓們傳言,那天有一個身穿王袍的青年男子,神色冷漠。

揮動著手中的三尺劍鋒,從午時一直殺到傍晚,殺得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整整一千名精銳的戟兵,在前仆後繼的衝鋒下均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直至那名王袍男子離去,數千的百姓們在衙門的催促下,正準備清理這些屍體時。

誰知道城門處突然狂起了大風,接著天色陰沉如墨,似乎狂風中捲動著無數的陰靈在呼號不斷,驟降的瓢潑大雨又足足下了三天三夜。

等雨過天睛時,城門處的血腥味依然散之不絕,令城內的百姓們不敢外出,外面的百姓也不敢進入。

又過了數天,浮陽城外出現黑壓壓一片近萬人和步騎軍隊。

領頭的將軍在城下勒馬而停,卻詫異地發現城門處和城牆上,居然沒有一兵一卒的守軍身影。

便派上一隊騎兵進城打探訊息,當這隊騎馬折馬而返,將楚風血戰的浮陽的訊息告訴這位將軍時,卻令他足足呆愣了許久,開始神色變幻不定起來。

此後,這支追殺楚風的敵軍,在敵將有意放慢行軍速度下,開始越追越遠。

直到前軍散出去的哨馬探子,再也傳遞不出對方的行蹤訊息時,這支敵軍才極快地繞道返回了幽州,向公孫贊將軍復了命。

又過了月餘,袁紹帶著數百親衛來到了浮陽城。

待袁紹走後,便聽說郡守李定便死在了自己的官衙之內。

沒有人知道何故死因,哪怕新的郡守上任後,也緘口不提此事,更沒有人在重新組建過戟兵營。

多少年過去了,歷經了無數戰火的浮陽百姓,換了一批又一批。

太多的戰事已經讓人們也無法記起,可是活下來的原有浮陽百姓依然能偶爾想起,曾經那個王袍男子,手執三尺劍鋒殺戮的事情。

彷彿這個身影成了風聞異事,如果還想重睹當年的情形。

最好在小巷的茶館裡,花上幾枚大錢,買一壺香茶,或者一碟茴香豆,才能從說書先生的口中,繪聲繪色的再回憶上一次。

.......

遠在幽州遼東的賈詡收到了楚風派人帶來的信箋,很快便了解到楚風前後的事情。

此時楚風被封楚王,受讓領地樂浪郡的聖旨還沒有傳到幽州。

除了個別訊息靈通者外,很多少還不知曉,包括樂浪郡當地的郡守和下面的一些地方官員。

擅於抓住機會的賈詡,馬上將關羽等人召集在一起,將楚風的事情告訴了這些義弟們,沒等關羽等人開始興奮時,又迎頭澆了一通涼水。

他告訴關羽和趙雲,公孫贊一定會再次派兵冒充賊寇,前去洗劫楚風的屬地樂浪郡。

除了滿目瘡痍,不會給楚風留下太多美好的回憶。

而且不久接到朝廷聖旨,面臨回京復職的這些地方官員,也會聯合當地計程車族及地主豪紳,將能帶走的一切東西,包括庫中的糧食、銀兩都拿走。

在關羽等人半信半疑之時,賈詡告訴他們,現在是潛入樂浪郡的最好時候,然後將白袍山得來的錢財埋藏好。

然後儘可能保護好樂浪郡內的一切,但是前提不能暴露出自己的身份,更不能丟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