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在獸皮和血液裡面的火元素被牽引出來,墨瀾用自己的精神力嘗試主動去牽引元素,輔助法術模型的成型。

不一會,一張火球術緩緩成型,在火焰中,法術模型烙印入獸皮之內,而獸皮上的毛髮消失,宛如一張厚重的牛皮紙,變得古樸、沉澱。

獸皮上火元素鼓盪,但當獸皮被捲起來之後頓時就收斂起來,即便墨瀾將精神力貼在卷軸上也很難感受到波動,上面的火元素變得極其內斂,用一根細長的獸毛把獸皮捆紮起來,變成一張全新的法術卷軸。

將法術卷軸放在一邊,墨瀾微微感受自己的精神量,估量片刻後拿出一張風元素的獸皮。

風刃術的法術節點比火球術少一些,消耗也要小不少,不一會一張風刃術卷軸成型,而墨瀾的精神量恰好見底,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正好!”

墨瀾頂著疲憊,喃喃自語道。

暗青色的風刃術卷軸也用獸毛綁好,隨即放在火球術旁邊。

精神力虧空的墨瀾並沒有休息,買不起紙的他開啟了系統自帶的空白麵板,調出之前留下的記錄和截圖圖片,喃喃自語道。

“上次得出結論,前三個節點是每一個法術模型的基礎,或許形式有些不同,但功能都一模一樣,無論是相當高階的地裂術還是低階的風刃術都是如此。

這般可以得出一個有待驗證的推論,那就是法術模型的結構構成之一:術引。

推斷術引是所有法術模型的基礎,術引作用為引動元素力量或者作為通道匯入匯出魔力。

而沒有術引就不是完整的法術模型。”

墨瀾建立一個文件,命名為“法術模型結構(暫定第一版)”

將術引的有關推斷和三個案例都記錄上去。

“目前的問題就是樣本太少,接下來只需要尋找大量法術模型的樣本,然後透過樣本驗證之後就可以確定這一條推斷的正確與否。”

“不過這個還需要時間,現在先暫且假定這個為事實,在這個前提下,或許我可以推出火球術術引後面這一部分結構的作用。”

一副立體的火球術模型在墨瀾腦海中成型,任由墨瀾擴大、旋轉、觀察。

而在術引之後,墨瀾又將完整的火球術法師模型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結構。

在墨瀾看來,法術模型就是一個又一個結構組成,就像是汽車一般,有輪子、有發動機、有外殼、有油箱、有油門、有剎車、有方向盤。

只要解析出法術模型的每一個結構,瞭解他們的構成,明晰它們的作用,那或許就可以做到像是給車換一個發動機一般,把火球術的威力增加一點,像開車一般,自由控制、調整火球術。

說不定只要再加一點點就從現在的手榴彈威力變成東風快遞威力了呢?

又或者明晰法術模型的構成之後,在沒有法術模型的情況下,墨瀾也可以根據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反向創造法術呢?

抱著這個想法,墨瀾以火球術、風刃術兩個最簡單的法術作為研究物件,將兩個法術的節點一一分解,結構一一試探推測,一點一點研究。

而在研究的時候,等精神力一恢復墨瀾就停下來,開始繪製法術卷軸。

一張火球術卷軸,一張風刃術卷軸,兩張卷軸結束之後墨瀾的精神力恰好一乾二淨。

墨瀾發現,每一次自己將精神力完完全全的用乾淨,等再恢復精神力的時候,精神量都會變多一點,雖然很少很少,但確確實實有變化。

在找到其他更有效的增強精神力方法之前,雖然耗空精神力會讓他的腦袋變得極其難受,但他還是一次又一次的堅持著。

就這樣,直到幾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