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官紳一體納糧(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些士紳實在是太可惡了,爹曾經不止一次說過他們。”朱靜安說道。
“確實,得想個辦法治治他們!”
陳松站起,吹滅了桌子上的蠟燭,上床睡覺。
躺在床上的陳松,想著對付那些士紳的辦法。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時,前期為了籠絡人心,學習宋朝制度,對士紳進行優待,對有功名的讀書人進行免稅。
在免稅一事上,某些時候,甚至比宋朝還要誇張。
大明初期,這個辦法對於穩定社會來說,至關重要。
隨著天下承平,這個辦法就漸漸的不行了。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自然能看的清楚這裡面的危害,所以建立了裡甲制。
裡甲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規範地方社會的權力結構,防止士紳、土豪的做大。
某種程度上來說,明朝初期的裡甲制還是很不錯的,但這個制度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旦朱元璋的威勢過去,裡甲制的崩潰就成了必然。
“裡甲制雖然現在還行,可再過一些時間,就不行了。
如今有了土豆和紅薯,人口提前增長已經成了必然。
土地兼併之事勢必提前出現,不得不防著他們一手。
官紳一體納糧,稅,所有人都要交,取消士紳官員的優待政策,勢在必行!
寒門子弟求學時可以給予一定的優待,但那些士紳子弟就算了吧。”
陳松小聲的嘀咕著。
夜漸漸的深了,御書房中的朱元璋還沒有睡覺。
在他面前的書桌上放著一張宣紙,紙上寫著“士紳”“勳貴”幾個大字。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看著這幾個大字,眼神忽明忽暗。
這次發生在陳松身上的事情讓朱元璋看到了兩個危險的方面,一個是士紳,一個是勳貴。
士紳在地方上架空朝廷官員,使得朝廷政令無法實行下去,久而往之,地方勢必糜爛。
勳貴在朝中相互勾結,若是和地方士紳再相互勾結,危害不言而喻。
“現在才多少年,都如此猖狂了,要是再過些時間,等到標兒或者英兒那時,恐怕他們更會無法無天。
得想個辦法好好處理他們!”朱元璋眯著眼睛,大腦飛速運轉。
第二天早朝,陳松站在金鑾殿上,整整一個早上,一句話都沒有說。
李善長請了病假,沒有來。
早朝上的枯燥無味,大都和陳松無關。
下了早朝,陳松揣著一封奏摺來到了通政司,將奏摺投遞給了通政司的官員。
送完奏摺之後,陳松去了東宮,給朱雄英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