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絲綢這些東西畢竟都不是必需品,能賺一時錢,可卻賺不了一世的錢。

茶葉最賺錢,西邊那些人對茶葉狂熱的厲害。

可是如今爪哇那邊海盜盛行,陳祖義這個癟犢子盤踞在那裡,不把陳祖義給乾死,就沒法開拓商路。

國內的局勢還沒有徹底平定,大明水師力量還不強大,短時間內,還沒有辦法將手伸到那邊去。

先慢慢來吧,先把貨賣到高麗去再說。”陳松喃喃說道。

目前,往高麗那邊售賣貨物,還是有利可圖的。

除了往高麗那邊售賣貨物之外,其實陳松更想做倭國的銅錢生意。

其實,古代的倭國真的很拉胯,拉胯的不是一星半點。

倭國甚至都沒有辦法獨立自主的鑄造出可供流通的銅錢。

從宋朝開始,倭國就極度依賴中原生產的銅錢。

倭國製造的銅錢,說難聽點,一掰就碎。

倭國境內有銀山,但是缺乏鑄造銅錢的技術,再加上銅礦缺乏,這就造成了銀賤銅貴的現象。

大明立國之初,就有數量不少的洪武通寶流入倭國。

洪武通寶流入倭國後,在倭國西部地區被廣泛仿鑄,但因為技術原因,始終比不上洪武通寶。

在倭國境內,仿鑄的銅錢根本比不上正兒八經的洪武通寶。

因為這個原因,明初時,有很多倭寇就跑到大明境內,用銀子兌換洪武通寶。

在倭國最受歡迎的銅錢是永樂通寶,永樂通寶成色好,在倭國境內流通最為廣泛。

萬曆時期,朱國楨在其《湧幢小品》中記載:“倭國亦用銅錢,只鑄洪武通寶、永樂通寶,若自鑄其國年號則不能。”

跑到倭國做銅錢生意,這可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啥也不需要,就能賺取大量利潤。

而且,還能透過這種方式經濟殖民倭國。

這種方式是最省事的,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利用經濟殖民倭國。

明朝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不然的話,倭國早就被折騰垮了。

陳松在書房中來來回回的走著,嘴裡不停的唸叨:“既然如此的話,那這次去高麗售賣貨物的同時,先派出一些軍艦去倭國看看,時機成熟了,將這件事情進行下去。

現在的石見銀山,儲量還非常可觀。”

陳松坐了下來,開始翻閱送上來的這些資料。

這些資料的數量很多,陳松一直看到後半夜,也只看了一小點。

桌子上的蠟燭越來越短,燭淚堆滿了燭臺。

陳松打了一個哈欠,將書桌上的那些資料收拾好,朝臥室走去。

第二天天亮,陳鬆起了一個大早,還沒有吃早飯就帶著夏楊等幾個市舶司官員去了碼頭。

碼頭上停靠著俞敏的戰船和楊昌的商船。

因為還沒有開始貿易,所以碼頭看上去冷清不少。

陣陣海風吹來,吹的人不停的打著哆嗦。

陳松看著碼頭上停靠的這些船隻,說道:“貨物都採買的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