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義的嘴皮子功夫還是很厲害的,一頓高談闊論,引經據典,不斷的吹捧著陳松。

李善長就像泥塑菩薩一樣,眼觀鼻,默不作聲。

“陛下,臣覺得,應當儘快實行陳松之法。”

李存義高呼一聲,一副為國為民的樣子。

朱元璋捋著下巴上的鬍子,饒有興趣的看著李存義。

“其他人還有沒有別的意見?”朱元璋問道。

李存義都表態了,雖然李善長沒有站出來,但這事肯定有李善長一份,那些以李善長為主的官員,又怎麼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

朝堂上幾乎沒有一個反對聲音出現,除過有些有責任心的官員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之外,剩下的幾乎都同意李存義的說法。

見沒有人再反對,朱元璋也沒再說什麼,當朝就讓中書舍人起草聖旨,將這事確定了下來。

接下來的時間,朱元璋就攻略西南之事和朝臣展開了談論。

……

兩天後,朱元璋的奏摺傳到了金山縣。

位於華亭縣縣南的市舶司衙門的大門外,宣旨官員手持聖旨,大聲的朗讀著。

香案上的煙火嫋嫋,陳松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

讀完聖旨,宣旨官員笑呵呵的將聖旨交給了陳松,說了一些吉祥話。

陳松笑著對付幾句,讓人將宣旨官員安排了下去。

看著手中的聖旨,陳松長出一口氣,“制度定下來了,人選也要定下來。

聖旨上說,再過幾天配套官員就會就位,希望來的官員都是一些幹吏吧。”

……

放好聖旨,陳松帶著鄭大勝去了碼頭。

市舶司的事情已經接近尾聲,各項工程已經差不多結束,工部和戶部的那些人都被調回了應天府,在市舶司配套的官員沒來之前,陳松就是個光桿。

今天是那十艘戰船到來的日子,作為市舶司提舉,陳松不得不去迎接。

按照朱元璋的規劃,這十艘戰船會留在這裡,如果市舶司的規模擴大,那麼就會和小官鎮千戶所合併,組建金山衛。

目前,這十艘戰船暫聽陳松安排。

戰船緩緩靠岸,十艘戰船依次停靠在碼頭。

上面計程車兵魚貫而下,在碼頭上排列著整齊的佇列。

這些士兵大都出自巢湖水師,是朱元璋壓箱底的寶貝。

這些士兵排著整齊的佇列朝著陳松走來,為首的是一個年近四十的黑臉大漢,看上去精悍異常,是一員猛將。

行至陳松面前,大漢拱手行禮,聲如洪鐘,道:“原泉州衛百戶官俞敏,見過大人。”

“俞敏?泉州衛百戶?若是沒有猜錯的話,此人乃是俞大猷的七世祖。

從一個普通計程車兵到泉州衛百戶,確實有幾分本事,更何況他的七世孫還是聲名赫赫的俞大猷。”

陳松打量著這個漢子,暗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