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大明的水師(第2/3頁)
章節報錯
從大明立國開始,就一直遭受倭亂。
陳松擔心,現階段如果沒有一支水師護航,恐怕商隊剛剛出海,就會被這些倭寇搶了。
“陛下,臣還有一事。”陳松再次開口。
“什麼事?”朱元璋問道。
陳松道:“陛下,海上倭寇禍亂嚴重,如果商隊沒有水師護航,恐怕會被倭寇劫掠。”
朱元璋一臉糾結,一臉為難,“朝廷雖然也有水師,但艦船較小,於長江之上拼殺尚且可以,若是放到海上,恐怕不行。
朝廷的水師,把所有的船隻都算上,也不過一千多艘。
這些船隻中,能出海作戰的不過數百。朝廷水師羸弱,若非如此,怎能容忍倭寇橫行?”
如今的大明,戰船數量確實是一個硬傷。
海疆那麼長,從東到南,僅憑著現在的戰船,無法全部覆蓋,只能重點防禦重要地點。
“可是陛下,如果沒有水師保駕護航的話,商隊就不敢出海啊。”陳松急了,要是真的不給水師,那可真就紙上畫大餅了。
世人皆知華夏史上最強大的水師是朱棣手中的那支七下西洋的艦隊,可誰知道,朱棣的那支艦隊,有很多都是朱元璋打下的底子。
朱元璋起事之後,先後招攬了盤踞在巢湖的俞氏父子以及廖永忠兄弟。
這幾人乃是巢湖上有名有姓的水上勁旅,這幾人接受朱元璋的招攬之後,被朱元璋組建成了巢湖水師。
朱元璋能打敗陳友諒張士誠他們,巢湖水師有很大的功勞。
只是,巢湖水師再怎麼強大,也只是在大江大河上,如果放在大海上,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朱元璋也渴望手中有一支強大的水師,所以在開國之後,於金陵龍江關開廠造船,稱龍江造船廠。
這裡正是寶船的誕生地,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龍江寶船廠。
華夏曆史上最強大的水師從這裡走出去,走向大海。
《龍江船廠志》記載:“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開廠造船。”
明《洪武京城圖》記載,為了準備造船用的桐油、棕纜等原料,朱元璋特意在金陵鐘山開闢了漆園、桐園、棕園等園圃,植樹數萬株。徵調各地工匠四百餘戶前往龍江造船廠,廣造海船。
若說朱元璋不重視大海,確實有些扯淡。能廣造戰船的人會不重視大海嗎?
只是寫史的人都是讀書人,朱元璋廣造戰船,和他們這些讀書人有什麼關係?
更別說朱元璋和讀書人之間那緊張到極致的關係了。
朱棣能擁有強大的艦隊,有很大的功勞都是朱元璋的。
只可惜,歷史上的朱元璋到死都沒有見到那支朝思暮想的水師。
朱元璋的水師夢,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兒子實現。
“這樣吧,俺給你調撥十艘水師戰船,這已經是最大的限度了,再多俺也沒有辦法。
朝廷每年在龍江造船廠投入的銀錢不少,可戰船不是一時半會能造出來的。”朱元璋語重心長的說道。
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陳松也沒有再要求其他。
“臣遵旨!”陳松朝著朱元璋行了一禮。
“行了,退下吧。”朱元璋衝著陳松擺擺手,示意陳松退下。
陳松本來還想問問水泥弄的怎麼樣了,但見朱元璋沒有這方面的意思,就沒有詢問。
水泥被朱標帶回來後,就開始進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