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水泥(第3/3頁)
章節報錯
畢竟李善長可是當朝韓國公,還是朱元璋的親家。
“這就對了,只要辦好此事,就等著榮華富貴吧!”
中年人站了起來,留下一句話,朝著門外走去。
……
歐陽倫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睡,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一直在心頭縈繞。
這可是韓國公,是傳說中的人,平日裡見上一面都難於登天,今天竟然要招攬自己。
“可陳松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主,據說此人和燕王殿下交好,還救過皇后娘娘,如果真的和他交惡……”
“可韓國公是當朝重臣,又是陛下的從龍之臣,從陛下起事開始就跟著陛下,又是陛下的親家……”
“但願韓國公能兌現他的諾言吧,不然……”
帶著各種各樣的心思,歐陽倫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陳松帶著眾人來到了工地上。
土地還沒有丈量完畢,但那個小漁村上面的茅草屋已經被拆除,露出了一大片空地。
陳松站在一個樹樁上,看著眼前的工地。
“大人,再有一天,土地就能丈量完畢,再有幾天,工部的圖紙就能出來。”夏楊站在陳松下面,說道。
陳松點點頭,“對於咱們來說,工期非常重要,不能有任何耽擱。”
說到這裡,陳松看向站在旁邊的鄭大勝,“徭役怎麼樣了?”
“大人,估計快了,這次下官在整個松江府徵發徭役,目前百姓們已經陸陸續續往這邊趕了。”
朱元璋是個輕徭薄賦的人,但這並不代表朱元璋不允許手下官員徵發搖役,只是徵發徭役的頻率比較低,對待百姓比較好。
要說對富商、大土地主和士大夫最狠的人,還真就只有朱元璋。
這次徵發的徭役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出自那些大地主家。
洪武元年二月,朱元璋命令中書省制訂了“均工夫”的役民辦法。洪武年間,凡遇徭役之事,皆以此法為準。
“均工夫”規定:以家中擁有的田地作為出役的依據,家中有田一頃出丁夫一人,家中田兩頃出丁夫兩人,以此類推。
可天下間的事情總不會這麼巧,有的人家田地不滿一頃,那麼就和其他人家的田地合起來算,只要滿一頃就得出一個丁夫,這就叫“均工夫”。
也就是說,家中土地越多,出的丁夫就越多。
而且,明初嚴令禁止私自蓄奴。
所以說,在鄉村上,有些徭役,有時候必須要主家親自出馬。
洪武年間,大地主家想要偷懶,代價可不是一般的大。
“那就好,那就好。估計丁夫到了,工部的圖紙就能出來,到時候就可以動工了。”
說著,陳松從樹樁上跳了下來。
“走,跟著我到周圍轉轉!”
陳松說罷,朝著遠處走去,鄭大勝他們急忙跟在陳松的身後。
陳松打算找一個可以搭建水泥窯的地方,用來燒製水泥。
趁著現在時間還算充足,工程尚未開始,提前定下來,不然,一旦動工,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