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勝急忙帶著那些官員和手下跟在陳松的身後,往漁村走去。

來到漁村時,陳松發現現在的漁村已經變樣了。

現在的漁村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安靜,村子裡面到處都是丈量土地的工匠。

除了村子裡面的工匠之外,還有一些測量附近海域情況的工匠。

村子裡面的那些百姓,已經被當地官府遷走,只剩下一些帶不走的茅草屋。

在小漁村的旁邊,有一片巨大的工地,工地上擺放著大量建築物資。

工部的那個官員是工部營繕清吏司主事,叫做夏楊,是個三十多歲的官員。

夏楊指著正在丈量土地的工匠,對著陳松說道:“陳大人,這裡的土地丈量完畢之後,工部大約七八天的時間就能將圖紙拿出來,按照之前大人的規劃,碼頭將會和市舶司衙門修建在一起。

不知道大人準備什麼動工?什麼時候修建碼頭和衙門?”

“大人,下官已經派人徵發搖役,估計這幾天就能全部到位。”鄭大勝插話道。

歐陽倫站在一旁,不知道說些什麼,一句話都插不上。

“先丈量吧,丈量結束之後再說吧。”

陳松說罷,帶著人在周圍轉了起來,一直到太陽下山。

陳松是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兼任市舶司提舉,可現在市舶司的衙門還沒有修建起來,所以只能暫時住在華亭縣縣衙。

至於華亭縣的知縣等人,只能在縣衙附近的客棧湊合一陣子。

在縣衙的大廳中,陳松坐在上位,鄭大勝這些人按照官位大小,依次坐在大廳兩側。

“諸位,在松江府這片地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市舶司,我希望你們能夠清楚。

記住,不管什麼時候,都必須以市舶司衙門為重。

市舶司要是成功,在坐的諸位,都會受到封賞,同樣的,要是失敗,自我以下,都落不著好……”陳松環視一週,定下了一個主體基調。

鄭大勝先站了起來,他拍著自己的胸脯,信誓旦旦的說道:“大人,下官定然會不遺餘力的完成大人安排,定然不會耽擱市舶司的修建。”

“好!”陳松誇讚一聲,看向夏楊,“你覺得,修建好市舶司衙門以及碼頭,需要多長時間?

我今天看了工部和戶部的賬本,也粗略的看了看工部和戶部送過來的物資。

這些物資,恐怕完成不了我預計的規模吧?”

夏楊思考了一會兒,站了起來,“大人,這次出來,工部配發木匠三十人,石匠五十人……

下官還不清楚鄭大人能徵發多少徭役,如果人數在兩千人左右,按照普通衙門以及普通碼頭來看,差不多五個多月就能完成。

大人在規劃中說明,修建的碼頭要能滿足五十艘商船同時裝卸貨物,還不帶停靠商船的地方。

要是按照大人說的來辦,恐怕時間還要增加,銀錢也要增加……”

“五個多月?時間太長了!”陳松搖搖頭,這個時間太長了,陳松等不起,也不想等。

“大人,這次工部配發的物資,都是按照江浙一帶市舶司衙門以及碼頭的規模來辦的。”夏楊說道。

陳松說道:“江浙一帶的市舶司碼頭雖然小,但數量多。

如今陛下罷黜江浙一帶的市舶司,現在只剩下松江府這一個,要是修建的小了,恐怕以後會有不小的麻煩。”

“大人,話雖如此。但是,工部和戶部都是按照傳統市舶司來辦的,要是按照大人說的來辦,工期會拖長,花費也會大幅度增加,恐怕陛下不會同意!”夏楊一臉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