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吧!”

朱棣招招手,帶著陳松往裡面走去。

沒走幾步路,軍營中的軍官們便聯袂而來,迎接朱棣。

朱棣看向跟在自己旁邊的馬伕兼侍衛,“告訴他們,不用迎接俺,俺今天來是想來看看士兵訓練的怎麼樣了!”

車伕兼侍衛朝著那群軍官跑去。

走進軍營,迎面而來的是一眼看不到頭的營房。

這些營房大都是磚瓦結構,一排一排整齊的就像是格子一樣。

“讓人牽馬過來!”朱棣對著身邊的那個馬伕兼侍衛喊道。

不多時,幾匹戰馬出現在朱棣面前。

朱棣從牽馬計程車兵手中接過馬韁繩和馬鞭,翻身上馬。

陳松本來是不想上馬的,但是在朱棣的注視下,只好硬著頭皮上。

幸虧朱棣知道陳松不會騎馬,找來的這匹馬比較溫順,不然陳松哪裡有那麼容易上馬。

“走吧,跟著俺去校場!”

朱棣控制著戰馬朝著軍營後面的校場走去。

陳松控制著戰馬,小心翼翼的跟在朱棣的身後。

來到校場後,大場面鋪面而來。

士兵訓練時的喊聲就像是聲浪一樣,一浪接著一浪朝著陳松撲來。

陳松後世在電視上看到過現代士兵的訓練方式,至於古代計程車兵訓練方式,陳松還是第一次見。

在校場的最前面有一個觀禮的高臺,朱棣帶著陳松蹬上了高臺。

“這裡共有一萬六千多名士兵,合計三個衛。分別是燕山左護衛、燕山中護衛和燕山右護衛。

他們是俺爹在洪武九年從京營上十二衛中挑選出來的,都是百戰精銳。”

朱棣看著旌旗招展,喊聲震天的校場,一臉的自豪。

明初計程車兵,活下來的都是百戰精兵,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漢。

校場上訓練的這些士兵,臉上都帶著陣陣殺氣。

陳松站在朱棣的旁邊,看著眼前的訓練場,心中滿是感慨。

這些士兵乃是朱棣以後靖難之役的骨幹力量。

“俺這三衛兵馬中有火銃手一千五百名,弓弩手三千名,騎兵一千五百名,槍兵八千名,刀盾兵三千五百多名。這些士兵都是個頂個的好漢,對了,你知道火銃嗎?待會讓你放兩銃試試!”

朱棣豪氣雲幹,就好像這三衛兵馬無敵於天下一樣。

校場上計程車兵主要以配合訓練為主,火銃兵和弓弩手位於隊伍中間,刀盾兵在他們後面,槍兵位於刀盾兵後面,騎兵位於隊伍兩翼。

校場上不時還能聽到火銃聲,只是這個時代的火銃還是非常落後的火門槍。

火繩槍的出現,最起碼也是在明朝中期。

“你說,如果我這些兵馬在草原上和前元拼殺,勝負如何?”朱棣轉過身子,一臉自信的看著陳松,就好像自己的這些兵馬肯定能將前元的兵馬摁在地上捶一樣。

“回殿下,我沒見過前元的兵馬,我不敢胡言亂語!”陳松回道。

“也是,這樣吧,俺再問你,你說如果步兵對付騎兵,該用哪種方式好?!”朱棣隨口詢問。

這話算是問對人了,陳松雖然沒有打過仗,更沒有在古代打過仗,但是也看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等書,這些兵書上的內容都是戚少保這麼多年征戰的經驗,裡面自然有對付騎兵的辦法。

“我覺得,用步兵對付騎兵的最好辦法應該是採取車陣的辦法!”陳松回道。

朱棣不置可否,他問道:“車陣?能否說明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