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鐵甲艦?(第2/3頁)
章節報錯
陳松的心裡不斷地構思著,構思著以後的計劃。
“常青啊,你說這樣的寶船,總共要建多少艘合適?這一艘寶船的花費可不小,前前後後加上木料以及給工匠開出的工錢,一艘寶船差不多要兩萬多兩白銀。
錢倒不是最重要的,如今有松江府市舶司,建造寶船的錢,是完全夠用的。但建造寶船的木料,這才是大頭。
儘管當年,俺在金陵城外讓人營造了一批,專門用於建造寶船的木料林場,但這些東西消耗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恐怕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夠將這些物料全部消耗完畢。
一旦這些木料全部消耗完畢,那麼朝廷就沒有新的寶船。你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朝廷一直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朱元璋看著陳松,一點的期待,他非常想從陳松的口中,聽到有用的東西。
寶船雖然很大,但它畢竟是木質結構,木質結構就影響了它的上限。
陳松夢寐以求的就是鐵甲艦,但以現在明朝的技術,想要在有生之年見到鐵甲艦,還是有些困難的。
但也不是說,就一定沒有辦法實現。
如果陳松能夠將醫院裡面的那些東西,想盡辦法弄出來,還是能夠製造出鐵甲艦的。
但那些東西,如果沒有建設的基礎,那麼就是水上浮萍,儘管能夠擁有一時的輝煌,當輝煌落幕之後,迎來的只會是無盡的黑暗。
“難道陛下沒有想過,使用別的材料建造船隻嗎?比如說,用鋼鐵來製造?”陳松一臉平靜地看著朱元璋。
如果不是因為陳松那平靜的樣子,朱元璋甚至還以為陳松是在說笑。
鋼鐵怎麼能夠建造船隻呢?這是超出常理的事,在朱元璋的印象當中,鋼鐵在水上,根本就浮不起來,既然鋼鐵浮不起來,那又怎麼能夠用來建造船隻?
“你是認真的?鋼鐵又怎麼能夠建造船隻呢?”朱元璋反問道。
“陛下,用鋼鐵建造船隻並不是不可能。用鋼鐵建造船隻最大的困難,不是讓船隻在海面上浮起來,而是船隻的動力。
普通的船隻,動力基本上來自於風,風對船隻的航行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有時候風太大又或者太小,又或者方向不對,都會影響船隻的航行。
如果能夠將船隻動力問題解決,那麼就能夠建造鐵甲艦。”陳松一本正經的解釋。
陳松壓根就沒有想過,僅僅透過一次解釋,就能夠讓朱元璋接受。
但提前給朱元璋灌灌耳音,讓他知道有這麼個東西,也總歸是好的。
朱元璋吸了一口冷氣,他實在沒有想到,陳松的思維竟然會如此發散。
陳松所說的這些東西,朱元璋之前壓根就沒有想過,別說是朱元璋了,恐怕從古到今,都沒有多少人有過這樣的想法。
“算了,這件事情我就不想了,以後你自己慢慢琢磨吧,要是真的能行,那你就慢慢試吧。”朱元璋擺了擺手,不再糾結這個話題。
朱元璋帶著陳松,又在其他的船塢上轉了一遍。
其他的那些船塢上,也都停著正在修建當中的寶船。
這些寶船體積有大有小,體積最小的,也在三千五百料左右,如果將這些船隻全部拉到松江府市舶司,陳松可以肯定,以目前松江府所修建的那些碼頭,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裡轉了沒多久,朱元璋帶著陳松回去了。
……
當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時,幾匹快馬出現在金陵城外。
當城門開啟的瞬間,騎著快馬的騎士從城門當中衝過,朝著皇宮方向而去。
騎戰馬的這些人並不是別人,正是遠在松江府的俞敏等人。
那天朱元璋回去之後,就往松江府發了一道命令,讓俞敏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進京。
朱元璋就大明水師,和湯和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談論。
在這期間,朱元璋還讓人將俞敏的履歷拿了過來。
俞敏的履歷非常好看,上面基本上都是自從他擔任大明海防司之後的戰事情況。
從他擔任開始,俞敏經歷過大小海戰五十七場。
四十六勝,十一次去而復返。
對於俞敏來說,只要是他出動,就沒有打不贏的海戰。
但有些時候,流竄在海面上的那些倭寇知道俞敏的要來,所以就提前逃之夭夭。
那時一次去而復返,就是因為等到俞敏趕到目的地時,倭寇提前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