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想要完成這件事情,還有一個難題擺在陳松的面前。

那就是,明朝的戶籍制度。

築城要的是工匠,這是個技術活,要是不放開戶籍制度,在明初,靠一群普通人來建造一座城池,簡直就是做夢。

很早的時候,陳松以新學學堂為由,對金陵的工匠進行了招收。讓金陵的工匠們,戶籍身份有了很大的改變。

可那僅限於金陵,在交通和貿易都不發達的明朝,建造城池,只能透過服勞役的方式來進行。

建造城池本來消耗巨大,這要是再給工匠們發工錢,靠著農業稅的那點錢,早晚要破產。

可現在不同,現在有市舶司,有金礦,有了足夠的原始資本,只需要加以推動,就能將這盤水推活。

在推活這盤水之前,要先對明朝的戶籍制度進行改變。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先將這邊的所有情況弄清楚之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況且,要是有其他更合適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在柳樹裡這裡建造貿易點。

出了柳樹裡,陳松又去了其他的幾個裡,將周圍的裡都轉悠一遍之後,陳松覺得,還是在柳樹裡修建貿易點最為合適。

半個月後,陳松帶著人又回到了柳樹裡。

林朗再次見到陳松時,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陳松選擇了柳樹裡最中心位置,這裡地勢平緩,面積較大,附近還有一條小河,用來建造貿易點最合適不過。

地方是有了,但想要將貿易點搞起來,卻不太容易。

在柳樹裡這裡逗留了幾天,繪製了簡單的構造圖,陳松帶著人去了最近地方的北平府。

如今的北平府,正是大興土木之時。

北方草原敵情已經被解決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也可以安穩大膽的往北平府移民了。

老朱是個傳統人,儘管對外族人很寬容,可也不是爛好人。

唐朝時的禍亂過去才多少年,不得不防。所以,必須要往北平移民。

北方常年戰亂,人口銳減,老朱移山西、湖廣之民,充斥北平一帶。

這些人來了,就要有住的地方,所以就要對北平府進行擴建。

老朱在北平府的擴建上,還是比較保守,採用了徵發徭役的方式。

朱元璋賜陳松便宜行事之權,搞一些工匠,還是可以的。

陳松來到北平府後,在這裡待了差不多少半個月。

半個月之後,陳松帶著弄來的幾十個工匠,以及從北平府水泥廠購買的水泥北上柳樹裡。

城,可以緩一緩再蓋,但貿易點,一丁點都不能延緩。

至於來這裡貿易的商人,那還不簡單,直接報奏朱元璋,讓他從工商管理總衙門中調一批過來。

陳松之前弄的這個衙門,不就是為了方便發展商業嗎?

當然了,為了吸引商人來此貿易,還要在這裡建造大明錢莊。

目前,陳松打算先在邊境這裡只建造一個貿易點。

還是那句話,一口吃不了胖子,先慢慢著試探著來,急不得。

金秋九月,貿易點如期完工。

在一個月前,陳松給老朱上了一封奏摺,讓他弄一些商人過來。

老朱是一個務實的人,在收到陳松的奏摺之後,就立馬弄了一些商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