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自古以來,金山便是我們的領土(第2/4頁)
章節報錯
朱元璋輕咳了幾下嗓子,開口道:“俺聽說,以前金山那裡,好像是俺華夏的地方吧?從古到今都是吧?!”
“金山?可是陛下此次出征到達的那個金山?”劉三吾問道。
“對,沒錯,正是!”朱元璋一拍桌子,一臉興奮,靜待劉三吾下文。
劉三吾捋著下巴上的鬍子,皺眉沉思。
過了好一會兒,劉三吾才皺眉說道:“回陛下,臣隱約記得,在某本古籍當中看到過,說漢朝之時,曾在那裡開採金礦。
既然漢朝之時,都在那裡開採金礦了,那自然就是我華夏的領土。
陛下,別忘了漢朝曾在西域設定西域都護府,唐朝在西域設定安西都護府。”
朱元璋一聽這話,瞬間眉開眼笑。把剛才劉三吾的那些事忘的一乾二淨。
可剛笑沒幾下,朱元璋又皺起了眉頭。
“話是這樣說,只是,只是,漢至今,已有一千餘年,唐至今,也有數百年。
時間相差甚遠,如此言說,恐不能服眾?或顯荒唐?!”朱元璋皺眉問道。
“嘿嘿!”
劉三吾嘿嘿一笑,一臉笑容,他說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華夏自古一脈相承,上起堯舜,下至陛下,皆正統法理。
就好像家族一樣,老祖宗掙來的家底,難道再過幾十年,就不是家裡的了嗎?
前宋之時,國勢衰弱,宋庭無法收復失地,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華夏之土遍地羶腥。
我朝國力強盛,自然要把老祖宗的家底拿出來。
作為後輩,拿回自己老祖宗的東西,這有錯嗎?不,這沒有錯!這一點錯都沒有!”
明初的這些文人,可要比明末那些人強上不知道多少。
元朝局勢詭譎,漢人地位低下,為在亂世保命,文人尚武之風又起。
加上朱元璋尚武,任用官員或多或少都有這方面的傾向。
那些保守,不思進取的文人,大部分都被朱元璋給砍了,能活下來的,就算他再怎麼傳統,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擴張精神。
其實,洪武年間的大部分文人,都對前宋的理學持批判主義。
遠的不說,就那個方孝儒,歷史上的他,雖說他爹,他老師都是理學大家,可罵起理學來,壓根不留情面。
你讓這些文人交稅,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可要是讓他們做這些,他們瞬間就會精神百倍。
文人的墮落,要從宣德朝開始,而現在嘛,大部分文人,還是很有擴張精神的。
劉三吾經歷過前元的頹敗,對盛唐之時的榮光最為嚮往。
文人嘛,臭毛病還是有的。他們既嚮往盛唐時的萬國來朝,又嚮往宋朝時的皇帝士大夫共治天下。
劉三吾是個學問很深的人,要是以前,金山那片地方什麼都沒有,那劉三吾肯定一個屁都不放。
但現在,那裡有了金礦,情況就不一樣了。
什麼?你說從唐朝之後,我們就沒去過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