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讓陳松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那他的新學可不得肆無忌憚的擴張?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除了趙仁任之外,禮部尚書任昂比他還要難受。

禮部掌管科舉,可如今科舉斷絕多年。

近年來,官吏的選用大都透過國子監。

現在又突然多了一個新學學堂,儘管朱元璋尚未下達從新學當中挑選官員,但卻有這個趨勢。

這次新學的創始人陳松,又在草原上立下這樣一個大功,那他的威望將會再次升高,那麼,他所創辦的新學就會變得炙手可熱。

“這樣下去可不行啊,得想辦法將科舉弄出來!”

任昂坐在禮部的班房中,看著手中的奏摺,暗暗想著。

科舉制度可要比國子監製度強悍很多。

它最強悍之處,就是在於那些同鄉同年。

文官就會以這些東西開始聚集,這就是黨爭的雛形。

這個東西還有一個最為強大之處,那就是能將鬆散的文官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皇權。

明朝中後期,內閣加上這個,開始了對抗皇權之路。

朱元璋雖出身貧寒,但也能看得清這裡面的道道,所以就禁止了科舉,改為國子監製度。

但國子監製度並不是萬能的,也有很大的瑕疵。

洪武初年之時,國子監製度相對公平公正。

洪武后期,國子監就每況愈下。

尤其是那些廕監生的出現,使得國子監監生良莠不齊,最後也不得將科舉拿出來作為補充。

“這個陳松現在立得如此大功,那不如趁著現在陛下高興,上書奏摺,說不定倒也可以!”

任昂這樣想著,放下了手中的奏摺,開始書寫賀表。

將課表寫完之後,任昂又開始寫自己的奏摺。

奏摺的主要內容就是,讓朱元璋將科舉制度拿出來。

任昂不愧是個玩弄筆桿子的高手,他竟然拐彎抹角的將此次戰事的勝利,和科舉制度聯合了起來。

他在奏摺上先將陳松誇了一遍,說陳松是萬世不出的人才。

然後又扯到陳松的新學上,然後又說陳松的新學非常好,去過朝廷能化為己用,倒是一件好事。

可如今這個架勢,學習新學的人才很難入朝為官。

所以任昂提議,將科舉制度拿出來,然後讓儒家理學的學子和新學的學子一起考試,然後擇優錄取錄取。

這個辦法看起來是為新學學子入朝為官提供了一個途徑,可最終目的還是讓朱元璋將科舉制度拿出來。

只要將科舉制度拿出來,而科舉又歸禮部管,到時候錄取不錄取,還不都是由禮部說了算。

不得不說,任昂這小算盤打的確實精妙。

只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現在的新學學子數量太少,能參加考試的也不過陳松的那四個學生,至於其他的,大多還沒有完成基礎教育,談何考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