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當街刺殺陳松(第1/4頁)
章節報錯
老朱可不是一個傳統的皇帝,對於權利的渴望,遠遠超過了其他皇帝。
宋朝開始,皇權止於縣一級,再往下,就由當地士紳把控。
朱元璋哪裡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於是制定了裡甲制度。
但總的來說,裡甲制度並不能算成一種基礎的制度。
這種模式,更像是一種對基層掌控的嘗試,是一種試探。
“只是,常青說的雖然好,可需要的吏員數量將會是一個海量的數字。
這該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招攬到這麼多的吏員!”朱標一臉擔心的說道。
“這個不用太擔心,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先在直隸附近這樣推行,直隸推行成功之後,再在其他的地方開始推行。
只要堅持不懈,總有一天能夠將這個辦法實施下去。至於吏員的來源,大可不必拘泥於現在的新學學堂。
一個新學學堂能有多少人?以後可以在各地建設新學學堂,給各地培養人才。就像各地的縣學府學一樣!”
朱元璋捋著下巴上的鬍子,一字一句的說道,甚至已經安排好了新學學堂以後的規劃。
老朱非常看重教育,完善了社學制度。
規定五十家為一社,建立社學,教導十五歲以下的幼童識字。
社學可不是私塾,只要是民籍,不管貧窮富貴,都可以進入社學學習。
這可以說是最早的義務教育了,只可惜,洪武年往後,老朱一死,守舊勢力抬頭,士紳地主們為了壟斷受教育權,開始興辦私塾,對社學進行打壓,以至於這項制度逐漸沒落下去。
老朱出身貧苦,對學問非常看重。
社學一制雖起於元,可成於明。這裡面,老朱居功至偉。
洪武年間,政治大部分時間比較清明,所以社學也比較普遍,識字的孩童數量也很多。
老朱既然能在各地創立社學,自然也就能在各地設立新學學堂。
老朱搞事業這麼多年,自然知道什麼叫做從長計議。
現在朝廷的錢可能不多,可以後就不一定了。
“對了,大孫有什麼想說的?覺得你先生的這個辦法如何呢?”朱元璋看向朱雄英,起了考校的心。
朱雄英先是想了想,然後緩緩說著,語速適中:
“孫兒在學堂中,聽先生說過這些事情。
先生經常將韓非子的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掛在嘴邊,先生以為,治理地方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說的這些話看似沒有營養,可語氣一轉,接著道:
“先生以為,朝廷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朝廷六部等京城官署,另一部分就是地方。
地方上,權利只能到達縣一級,至於鄉鎮,卻由士紳把控。鄉民只知士紳而不知朝廷。
有時候,鄉間若有不法事,大部分也不會報官,只會讓當地鄉紳處理。
看似為當地官府消減了事情,實則讓朝廷威嚴逐漸喪失。
鄉民不法,鄉紳越俎代庖,視朝廷律法於無物,此乃取禍之源。
地方官署,吏員大部分為官員招聘,只效忠於官員,而不知朝廷律法。
若同流合汙,受損的只是朝廷……”
朱雄英洋洋灑灑,說的異常自信。
朱元璋捋著下巴上的鬍子,看著如此自信的朱雄英,臉上的笑容就像是春天的花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