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陳松的新政(第1/4頁)
章節報錯
正所謂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沒有絕對的壞事,也沒有絕對的好事。
當朱元璋拿到郭桓後續的證詞之後,表現的反而沒有多麼憤怒了。
證詞之前的證詞能夠完善一些,關於陳松的那些事情基本上全部刪掉了。
郭桓雖然是這案件的主要人物,可還是有很多事情並不清楚。
畢竟,其他人要是相互之間媾和,郭桓也不一定知道。
就好像曾大哥和趙瑁認識這件事情一樣,郭桓並不知道。
現在的郭桓哪裡還在乎這件事情?此時的他,就像是行屍走肉一樣,身上的血肉,幾乎沒有多少好的地方,到處都是傷痕,到處都是傷疤。
被掛在牆壁上,因為太過痛苦導致脫力,只是嘴裡不停的嗚嗚咽咽。
幾個錦衣衛的校尉站在郭桓的面前,手中的鞭子還在朝著郭桓的身上招呼著。
這些錦衣衛校尉可體會不到郭桓身上的痛苦,只要郭桓不死,他們就沒有什麼過錯。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審訊辦法就是嚴刑逼供。
隨著郭桓的招供,毛驤也開始按照郭桓的證詞拿人。
前腳還是高高在上的禮部尚書,後腳就變成了階下囚。
這樣的事情這幾天層出不窮,風暴遠遠沒有結束,甚至還在不斷的蔓延。
戶部、禮部、工部等衙門成了重災區,尚書及尚書以下,絕大部分官員都被抓進了大牢中。
隨著案件不斷地擴大,這些衙門也變得空虛起來。
可是,不管怎麼辦案,這些衙門都不能停擺啊。
突然之間將這麼多人緝拿,留下來的那些職位,總要填補上吧。
話是這樣說,可問題是,哪裡來的這麼多的人呢?
一下子清理了這麼多的人,就算鄉試和會試剛剛過去不久,可人數依舊不足啊。
再說了,這些人也才剛剛經歷科舉的洗禮,哪裡能直接就上任?
他們的學問很高是不假,可從來沒聽過,誰上來就能當尚書的。
加上老朱對傳統的讀書人本身就有一定的排斥,現在要是大規模的任用,難免會有些顧忌。
不過,這些事情和陳松沒有什麼大的關係。
新學學堂迎來了一次考試,這次考試的試題由陳松出題,且親自坐鎮。
最近陳松賦閒在家,也是算是找了一個事做。
這次的考試可以算是畢業考試,參加考試的學生是第二批考生,是當初招收的工匠子弟。
這些人在學習實學的時候,速度要比普通人快上很多。
沒有儒家理學的固執思想,再加上陳松的用心培養,學習的速度已經很不錯了。
這些學生,絕大部分已經將後世初中知識掌握,少部分學生將後世高中的某些課程掌握。
別看只是後世的初高中知識,要是運用的好,也要比尋常人厲害很多。
這些人當中的某些學習好的學生,甚至都已經開始學習更高深的知識了。
對於這部分學生,陳松培養方略是讓他們接著深造。
一方面可以充當學堂的老師,又一方面可以進行更高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