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考生的目光也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先進行自我介紹,然後說出了考題。

考題中規中矩,和往年沒有什麼不同,無非就是詢問考生該如何治理地方。

這些考官挨個說出了自己的問題,這些問題相差不大,幾乎都是一些民生問題,角度也並不刁鑽。

在輪到陳松的時候,陳松不慌不忙的站起,輕咳了兩聲,清了清嗓子,道:“在下乃大明富平侯,陳松陳常青!”

此言一出,大殿當中的這些考生立刻騷動起來。

他們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殿試會有陳松?

陳松不是新學創始人嗎?他什麼時候又成了考官?

這可是儒家理學的死敵,讓他當考官,實在是說不過去。

可高坐皇位的朱元璋臉上沒有任何波動,這些考生們也寂靜了下去。

這肯定是陛下的旨意,現在殿試就在眼前,還是小心一些為好,畢竟朱皇帝可不是其他人。

陳松將這些考生的反應看在眼裡,開口說道:“我的考題很簡單,那就是海禁與市舶司。

就這一個問題,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別的了!”

話音剛落,一個北方學子站了起來。

眾人的目光全部放在了他的身上,朱標甚至詢問:“可有疑惑?”

這個學子一臉難受,操著朱標和朱元璋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然後說道:“學生籍貫山西,從未見過大海,對海禁的瞭解也僅限於朝廷公文,而且對市舶司瞭解也不深,所以,此題學生答不出來!”

沒有任何扭捏,也沒有任何遲疑,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這倒是人之常情,畢竟此事又不是後世,後世的人就算沒有見過大海,但透過那些社交軟體或多或少也見過。

可這個時代的人,如果一出生沒有見過大海,那麼有可能這輩子就見不到大海。

這個學生說完話,當下就有十來個學生開始附和。

朱元璋和朱標看向陳松,意思不言而喻。

陳松也沒有過多的遲疑,說道:“既然如此的話,那這個問題就由南方學子進行回答,至於北方學子,則回答這個問題:

面對草原強敵,該如何做,才能徹底的平復草原!

這就是我的問題!”

這個問題難嗎?確實很難,從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解決,可到現在依然沒有解決。

但要說不難吧,也確實不難。歷史上那麼多能人都沒有辦法解決,憑什麼我們這些學子就能夠解決?

只好寫一些萬金油之類的回答。

見沒有人再提出疑問,陳松坐了下來。

眾考生開始提筆,開始答卷。

朱元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非常的負責,所以這次殿試,朱元璋會從頭陪到尾。

從洪武朝之後,再也沒有一個皇帝能向朱元璋如此勤勞,更多的時候,殿試只是一個象徵,皇帝只露一個面,剩下的就交給大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