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不怎麼靠譜,但除了立國之初的這幾個皇帝。

陳松的那些問題,第二天朱元璋就開始著手解決了。

差不多兩天的時間,朱元璋就找到了人選。

是宮中御用畫師,最擅長工筆畫。

可能畫作沒有什麼特點,也沒有什麼靈性,可是畫畫的基礎卻非常牢靠。

為了以防萬一,朱元璋多給陳松配了幾個。

寶鈔行事衙門中,幾個畫師坐在大廳中,陳松站在他們的前方。

這些畫師面前擺放著畫板,陳鬆手中拿著之前自己繪製的手稿。

這些畫師看著陳鬆手中手稿,差不多都是一言難盡的表情。

陳松置若罔聞,將手中的手稿高高的舉起,大聲的念著自己的需求:

“諸位,這是在制定的新寶鈔的圖案,還請諸位能夠竭盡全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事完成,到時候,定要去陛下那裡給你們報功!”

這些畫師對此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因為在來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經說明了這些事情。

陳松的手稿上,圖案不是特別精細,但也不是之前的寶鈔能夠比較的。

寶鈔的大小和後世的百元大鈔差不多大,這是規制最小的寶鈔。

寶鈔的制定,陳松完全參考了後世的體系。

按照這個時代的習慣,將寶鈔分為三個大類,第一類是百文之下的,分為: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

第二文是百文以上,千文以下,分為:兩百文、五百文。

第三類就是千文以上,這個分類只有一千文選項。

到了千文以上,使用的頻率就小了下來,所以面額設定的太大,也沒有什麼意義。

一文的面積最小,和後世的百元大鈔一樣大。

畢竟紙張比不上後世的鈔票質量,所以不得不製造的大一點。

但最大,也不會超過之前寶鈔的面積。

一千文的新寶鈔,面積也要比以前的寶鈔小很多。

一文到一百文的圖案是一樣的,陳松採取了後世的一元硬幣上面的圖案,是一朵菊花。

背面中間位置有一朵大菊花,在菊花的周圍還有一圈小字,上書:“大明朝通行寶鈔,寶鈔督辦總衙門監製。”

這幾個字是用小楷寫成的,字不大,但也能看清楚。

在寶鈔的正面,左邊位置是一朵和後面一模一樣的菊花,只不過要比後面的小很多。

在右邊,寫著一個大大的“一文”,表明這是一文錢。

頂端位置,上書一行小字,“大明通行寶鈔。”

在最下面,寫著“大明洪武年間某某年制。”

一文錢到一百文都是一樣的圖案,只是顏色和上面代表錢數的字不一樣,其他的地方,幾乎一模一樣。

一文是黑色的,五文和十文是藍色的,二十文和五十文是綠色的,一百文是紅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