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廳,陳松和方孝孺坐在那裡,兩人高談闊論,談論著各種各樣的事。

方孝孺思維很活躍,他每次都能夠提出不一樣的見解。

每次聽了陳松所說的之後,總能發表一些獨特的想法。

不得不說,方孝孺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可惜歷史上的他走錯了路。

“侯爺所創辦的新學學堂,在下也去聽過幾次課。有一說一,在下感覺,新學是一門非常龐大的學問。

天文地理好好算數各種各樣,包羅永珍。有時候在下非常想不明白,這些東西隨便拎出來一個都夠讓人難受的了,可是侯爺卻能夠將這些所有的東西融會貫通,真是當世聖人。”方孝孺一臉感慨的看著陳松。

不是說方孝孺恭維陳松,而是陳松所創辦的新學,確實不凡。

方孝孺越研究,就越覺得其厲害,同時對陳松驚為天人。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人,又怎麼可能弄出這麼多的東西?這些東西隨便拿出一個,都是能夠開宗立派的。

“怎麼說呢,儒家的學問我個人覺得,他是規定天下公俗道德的,規定個人修養的。

這些學問你說好吧,也好,可是對於生產、治病、軍事等等方面,沒有太大的作用。

我創辦的新學並不是說一定要將儒學排除在外,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可是朝中的那些文官以及讀書人把我看成什麼了?以為我的新學要和他們搶地位,其實說到底,從頭到尾我壓根都沒有看他們一眼。

他們以為我要和他們搶,殊不知我的目標從來不是他們,我想的是這個天下萬世永昌,萬世太平……”

陳松這番話說的,讓他的形象在方孝孺的心中越發的光明偉岸起來。

“侯爺能有如此想法,在下確實佩服。

普天之下能有侯爺如此想法的人,一個巴掌就能數的過來。”方孝孺一臉崇拜的道。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應當做一些有利於天地之間的事,而不是像一個廢物一樣。

你現在還很年輕,這些事情你一定要記在心裡,以後不管你做什麼事都要先想一想天地萬民。

如果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出於天地萬民,那麼你以後將立於不敗之地。”陳松語重心長地教導著。

方孝孺一邊聽著一邊點頭,將陳松的這些話全部記在了心裡。

說話之間,那個門童來到了大廳外面。

剛剛稟報,陳松就看到了跟咱們同身後的茹太素。

“今天這是什麼日子?茹大人,您怎麼來了?”

陳松笑著站起來,到茹太素的面前,朝他拱拱手,一臉笑容。

陳松的態度讓茹太素非常受用,朝中勳貴無數,可能像陳松如此對待他的沒有一個。

正所謂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

茹太素一臉笑容的拱手回禮,那模樣甚至要比看到朱元璋時還要熱情,“陳侯爺這話說的,不是什麼日子在下就不能來了?陳侯爺可真是朝中第一人啊,雖身居要位,可能保持不驕不躁,就算是尋常人也很難做到。

能做到陳侯爺這般的,在下活了這麼多年,也不過一掌之數……”

就不敢給茹太素話茬,這一頓叨叨,聽得陳松腦門發漲。

“行了,趕緊坐下吧!”陳松做出一個請的手勢,指了指大廳當中的一個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