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寶鈔(第2/4頁)
章節報錯
“解決了山東的事,其他省份也要好辦一些。最起碼也不用讓我一直跑過來跑過去,這次讀書人可以說是丟盡了臉面,估計朱元璋肯定會趁這個事徹底的廢除丞相制度。
也不知道老朱心裡是怎麼想的,難道說還是如同歷史上的那樣,搞一個四輔官?”
四輔官也不過是朱元璋的無奈之舉,包括後面的內閣制度,也是無奈之舉。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好的制度,可這個四輔官制度確實不行。
至於內閣制度,在土木堡事變之前,只是皇帝的諮詢機構。
可塗抹保溼面之後,文臣手中的權力與日俱增,那個制度也成了新的丞相制度。
臣權捲土重來,實力比之前要大上很多。
……
看著眼前忙碌的眾人,陳松不停的想著這些事情。
想了好長時間,陳松嘆了一口氣,“飯還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現在想的那麼多,無濟於事。還是先慢慢來吧,先從經濟出發,只要經濟不崩,一切都有挽回的餘地。
也是時候改編大明朝的經濟了,寶鈔也應該改變,像朝廷這麼肆無忌憚的發行,要不了多久就是廢紙一張!”
陳松的家中有數量繁多的寶鈔,每年過年的時候,朱元璋都會賞賜陳鬆一些物品。
其中,寶鈔的數量佔大多數。
這些東西說起來是錢,可朱元璋心裡壓根就不認為它是錢。
不僅朱元璋不認為它是錢,很多人也不認為它是錢。
如果不是靠著朝廷的強制,估計普天之下沒有一個百姓喜歡這種東西。
陳松想到了票號,其實票號就是銀行的雛形。
在票號之前,元朝年間有至正寶鈔,宋朝的時候有交子還有錢引,再往前推,還有飛錢。
可以說,這片土地上對金融的認識在同時期,是要超過西方的。
當年馬可波羅將這個神奇的制度帶到西方後,這個制度徹底的在西方生根發芽,飛速發展。
票號其實還是有一些落後,遠比不上後世的銀行。
可如果不考慮時代背景而隨意批判,那麼就是在耍流氓。
這個時代不管是交通還是運輸都非常落後,物產流動不大,除過南方靠著海運的城市,商業發達之外,越往北方走,商業氛圍就越低。
晉商能夠發家,是因為靠著草原,如果沒有草原的話,晉商想要發家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可以仿照票號,來創辦大明銀行。紙幣可以暫且先不發行,畢竟大明寶鈔還在,一昧的亂髮也不是個事兒。
先對市場上流通的那些銀子銅錢做個標準,將它們築成同等規格的銀幣或者銅幣……”
其實陳松在很早之前就有了這些想法,只不過一直沒能辦下來。
洪武年間,朝廷也鑄造有銅錢。
可這些銅錢的規格繁多,有當十、當五、當三、當二、當一等錢幣。
各行省設定寶源局,同時也可以鑄造錢幣。
如此一來,就造成了非常混亂的銅錢局面。
洪武一朝,有跡可循的銅錢種類竟然達六十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