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樣一來便會讓中都的某些士紳讀書人囂張跋扈。

鳳陽府的大部分人,都和如今朝中的那些淮西子弟沾親帶故,雖然說不上多麼親近,但也是一衣帶水的關係,祖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聯絡。

所以,當朱元璋的命令傳達到鳳陽府的時候,鳳陽府當中的絕大部分人無動於衷,甚至都沒有想要交稅的那個念頭。

鳳陽府的府治就是鳳陽縣,只不過現在鳳陽縣這個名字已經很少有人在叫了,基本上都叫做中都。

朱元璋在建設中都的時候,可是下夠了本錢。

洪武二年,朱元璋詔以家鄉臨濠為中都。

召集全國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罪犯等近百萬人,進行六年時間修建了中都城。

儘管中都城並沒有算徹底完工,但當時的規模已經非常浩大。

中都城的建設完全按照首都的規模來辦的,中都城裡面五軍都督府,國子監,城隍廟等等部門都有,凡是一個朝代的首都該有的它都有。

《中都志》記載:“規制之盛,實冠天下。”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中都有多麼重視。

中都主要街道二十四條,坊一百零四個,規模浩大。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街道便是洪武街,洪武街從洪武門至大明門。

洪武街兩側的坊間,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為功臣們修建的豪宅美邸。

可因為中都並不具有首都的功能,所以這些豪宅大部分都是空虛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豪宅裡面卻有人居住。

這是京城的那些達官顯貴們,留在中都的那些親戚。

這些親戚和京城中的那些達官顯貴關係,說不上近但也不遠,如果將他們帶到京城的話,與禮又不太合適。

所以,京城中的那些達官顯貴們便將這些親戚安排在了中都。

一方面是讓這些親戚們替他們看著家宅,另一方面是中都這邊的土地都交由這些人來打理。

在距離洪武街不遠處的一棟豪宅裡,一個年過五十的中年人坐在後廳的下首位。

主位只有真正的主家才能坐,所以他只能坐在下首位。

他臉色陰沉,不停的拍著椅子扶手,不停的罵著:“之前國公爺說陳松與他關係甚密,可沒有想到姓陳的竟然是這般貨色,竟然是個落井下石背後捅刀子的人!這樣的人以後指不定還能做出什麼事情來!”

“父親,咱們現在怎麼辦?這稅是交還是不交?差不多明天的時候,朝廷派遣過來的收稅人員就會到達,到了那個時候咱們交還是不交啊?”一個年輕人站在他的旁邊,一臉凝重。

“呵呵,交什麼?不交?我就不信了,他姓陳的能把咱們怎麼樣?

從古到今,哪裡有這樣的道理?論起輩分來,國公爺還要叫我一聲叔!

他姓陳的也不過是個晚輩,憑什麼交稅?”中年人不停的冷笑著,他沒有將陳鬆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