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人在上面能不能受的了,你上次實驗的時候有放個動物啥的嗎?”

“沒有啊,反正裡面有磁場圈保護,要不然內部的能源裝置在高速下也會出現問題。”

主要還是套用的蘭德爾星人的飛船大體構造,別人已經解決了內部消除牽引力的問題,所以黃泉沒有搞。

最後一隊機器人將物品搬運上去之後,兩艘太空船內部的機械手開始將探測器固定到位,將物品進行組裝在各個區域。

“顧哥,你說人類的宇宙探測史,未來會不會因為這一次發生里程碑的轉折?”

“應該會吧,不管這次能不能找到蟲洞通道,這是人類第一次大規模向太陽系的探索,幾千個探測器啊。”

遠處的飛船關閉艙門後,無人駕駛狀態的兩艘飛船攜帶了兩座量子糾纏通訊模組和普通量子通訊模組。

緩緩使用反重力磁場彈起的飛船,在飛行到引力平衡層之後,開啟了輔助離子加速器,在飛過火星同步軌道後,開啟了曲率引擎。

上百米的引擎噴射出來的粒子,爆射出太陽一樣的亮光和灼熱的溫度,核心點的溫度可以達到千萬度以上。

迅速加速起來之後,其中一艘太空船先行斜著飛向木星下方,第二艘太空船以弱角度飛向第一艘太空船的左方。

“說起來,這兩千個探測器怎麼探測黑洞?直接鑽嗎?”

“當然不是。”

如果用探測器去試。那幾十萬個探測器可能都試不到,因為蟲洞的行程並不是一個球形,而是一個扇形。

更形象一點就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一樣,你只能在門的那一邊透過,光透過門也會消失,而另一邊卻不能透過,光也會直接穿透。

所以蟲洞可以透過的那一面,看到的星空應該是和蟲洞邊緣外的星空是不一樣的。而蟲洞的背面看過來的星空,就是一個小黑洞一樣的區域,什麼都沒有。

“因為並不瞭解蟲洞的具體大小,根據蟲洞的一些物理特性,這些探測器會在目標區域,以十萬公里一組的間隔。

組成一個長一百萬公里,寬一百萬公里,高兩百萬公里的探測範圍,這個範圍剛好囊括了那顆隕石可能出現的範圍。

在這個範圍裡,探測器發射密集的訊號對沖資料,如果哪組資料突然在中間形成了斷層,那就說明那個區域是蟲洞所在的區域。”

這也是需要兩千顆探測器的原因,傳統的探測方法,對於浩瀚的宇宙啥用都沒有,你發射任何訊號,都要幾光年才能到達另外的星系,結果還不會被反射。

現在地球的探測宇宙方式都是透過太空的光電訊號來探測的,主動探測也就太陽系能做到,太陽系外的星期毫無意義,所以蟲洞沒法被主動探測。

也就只有現在這樣的控制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進行密集的射電訊號發射,那麼這片區域才會被完全探測完,無論是蟲洞面向太陽系還是面向其他星系或者自己在旋轉,都能探測到。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13章 213章:(國慶快樂,求月票)蟲洞的特性)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我在沒電的末世學黑科技》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