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正好互補,若是他也話多,兩個人嘰嘰喳喳,豈不是經常吵架?”

聽他這話音,蘇玉珊不禁想到某種可能,定睛望向他,

“你似乎對勒珠爾印象很好?”

弘曆朗然一笑,“也不能說有多好,宮宴只有一個時辰,還不是很瞭解,第一印象尚可,還有待觀察。”

的確是得好好觀察,畢竟這是容瑜的終身大事,馬虎不得。

思及宮宴上的情形,蘇玉珊頗覺怪異,“勒珠爾的漢語好像不太好,只會說幾句簡單的,為何咱們宮裡的阿哥要學習滿蒙漢三語,而蒙古族的孩子卻不學漢語?”

弘曆慨然而嘆,只道這是老祖宗的私心,防止蒙古人學習漢族文化之後,會生出謀反之心,不便掌控。

是以蒙古那邊,哪怕是王親貴族,若無皇帝特許,都不許學習漢文。

達爾罕王每年都會來京幾次,雍正帝曾特許讓他學習漢文,所以他的漢語才會如此流利。

小王子年紀尚小,只學過蒙語和滿語,並不懂漢語,只會幾句簡單的,也是跟汗王所學。

得知真相的蘇玉珊只覺這個理由太過奇怪,為了防止蒙古生異心,他們居然能想出這樣的方式!

恰巧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個兒的生活方式,對漢族文化並不感興趣,是以很少有蒙古人願意主動去學習漢文化。

這正是清廷樂意看到的情形,可蘇玉珊擔憂的是,容瑜不會蒙古語,若是跟那小王子定親,兩人豈不是都聽不懂對方說話,雞同鴨講?

一想到那樣的場景,蘇玉珊便覺頭疼。

次日一早,容瑜一起身便去找她額娘,打聽情況。

“額娘,那蒙古王子長什麼樣?是不是很醜?”

“相貌不醜,就是有點兒黑,其他的沒什麼毛病。”蘇玉珊勸她勿憂,

“你皇阿瑪說還要繼續觀察,並非板上釘釘之事,你無需擔憂。”

容瑜才不希望皇阿瑪再觀察,她希望皇阿瑪能直接回絕。

一旦觀察,那還是有可能的嘛!

容瑜越想越難受,乾脆坐船離開環碧島,到岸上去散心。

侍衛緊跟其後,寸步不離。

繞過河堤,行至假山處,忽聞前方有爭執聲傳來。

好奇的容瑜近前幾步,映入她眼簾的,是弟弟永璋和伴讀永瑛。

但聽永瑛嘲諷道:“我們說話你竟然聽不懂,連漢語都不會,你可真笨吶!咱們都別跟他玩兒!”

容瑜仔細一看,立在永瑛對面的是一個清瘦的少年,約摸有十歲左右。

少年膚似古銅,留著一襲烏黑的墨髮,兩鬢的長髮辮作兩條細辮子,斜斜的收攏於後方,右側的碎髮隨意的散於額側,遮掩了清晰流暢的下頜線。下巴緩緩收窄,清俊之中透著三份野性。

薄唇緊抿的他拳頭緊攥,直盯著永瑛,眼神難掩冷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