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堅持如此,那麼張廷玉自然得站在蘇家這邊,順從皇帝的心意,支援皇帝晉封純貴妃。

張廷玉可是三朝元老,他一發話,大半朝臣都閉了嘴。

唯獨他的死對頭——鄂爾泰有意見,鄂爾泰還想再說,弘曆直接宣佈退朝,懶聽他囉嗦。

詔書已下,弘曆只是宣告眾人而已,可不是與他們商議。

皇帝退朝後,眾臣陸續退出殿中,鄂爾泰憤然離場,甩袖先行,有眼色的人已經開始主動去找蘇鳴鳳搭話了。

蘇鳴鳳並未因為妹妹晉位而洋洋自得,他反倒擔憂妹妹會因此而遭人記恨。

皇貴妃的位份已經威脅了皇后的地位,卻不知皇后會否謀害玉珊。

妹妹深在後宮,雖得盛寵,卻時常遭人毒手,蘇鳴鳳很擔心她的安危,只盼著皇上護好她,莫再讓她身陷危險之中。

弘曆本打算回養心殿,可他發現鄂爾泰並未去軍機處,而是跟了過來,估摸著又想繼續勸他,於是弘曆拐了道兒,去往景仁宮,而後又吩咐王進寶去養心殿將所有的奏摺都搬過來,決定去景仁宮批奏摺。

彼時蘇玉珊尚未起身,聽聞動靜,她還在納悶兒,弘曆怎會在這個時候過來?

待她坐起身來,披上袍子,弘曆已然進得西暖閣。

瞧他面色不愈,蘇玉珊一問方知,原來他是在跟那些個朝臣置氣。

每回為了她,他都會遭受許多質疑,頂著巨大的壓力,蘇玉珊心下感念,卻也不希望因為自個兒破壞了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遂好言勸道:

“朝臣眾多,自然會有不同的聲音,鄂爾泰乃三朝元老,說話耿直,想必沒什麼惡意,你別因為此事而生他的氣。”

弘曆還以為玉珊會痛恨這些老頑固,未料她竟如此平靜,不由納罕,

“他阻礙你晉封,你還為他說好話?”

倒也不是說好話,她只是站在客觀的立場去看待此事,

“他們年長之人思想肯定很頑固,凡事總愛提宮規,這是他的習慣,應該不是針對我,說到底,只是立場不同罷了!

張廷玉跟我們蘇家有姻親關係,若非因為這個,只怕他也會反對。

你是為了我,而他們則是為了朝局穩定,其實誰都沒有錯,這件事就此揭過吧!往後在朝堂之上,他們還是值得你信任的臣子,莫為此而生嫌隙。”

玉珊深明大義,看待問題很客觀,她不會因為小恩怨就說那些臣子的壞話,反倒勸他公正一些,這般賢明的女子,自然配做他的皇貴妃!

瞭解一個人時,總能看到她的好,但是太后從不會去深思這些事,在她眼裡,蘇玉珊就是一個霍亂超綱,使得弘曆再三為她破例的狐狸精!

眼下皇后又一次被禁足,她出不來,太后便親自去往長春宮探視。

太后到場,侍衛不敢攔,只能讓她進去。

太后並不曉得長春宮的人隱瞞了冬凌的死法,一見到皇后就說漏了嘴。

至此,妤瑛方知冬凌並非飲毒酒自盡,而是被五馬分屍!

所以蘇玉珊是騙她的,她根本就沒替冬凌求情吧?

既然蘇玉珊不願意,又為何要答應呢?給了她希望又讓她失望,妤瑛悲憤交加,加之太后又說弘曆晉封蘇玉珊為皇貴妃一事,妤瑛越發難堪,只覺顏面盡失!

弘曆這是無視了她的存在,當她是死人嗎?

按照宮規,一般都是皇后崩逝之後,將其他妃子晉為皇貴妃,攝六宮事,之後便會正式立為皇后。

如今她還過活得好好的呢!他怎可封蘇玉珊為皇貴妃?弘曆此舉分明就是在咒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