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珊取的名字,管它好不好,閉著眼誇就對了,他若敢提意見,下回她肯定不會再取,於是弘曆笑讚道:

“挺好,簡單好記,突出特色。”

真的好嗎?可玉珊怎麼覺得他的笑容很虛假呢?八成是在違心的誇讚吧?

實則她也曉得自個兒的斤兩,取名字她真不在行,還是弘曆取的名字更雅緻些,

“你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出來一起討論吶!”

然而弘曆並未發表意見,堅持用她起的名,而後讓人備筆墨,親書採菱渡三個字,交給宮人去刻制。

雖說她起的名字很一般,但是這種被人無條件肯定的感覺還是很令人欣慰的。

六七月間,弘曆尚算清閒,到得七月底,避暑山莊便開始張燈結綵,忙碌起來,只因下個月是皇帝的生辰。

頭三年皇帝在孝期之中,生辰皆未大辦,今年算是弘曆登基之後頭一次大辦萬壽節。

他的生辰是在八月十三,與中秋節相隔一日,雙節相連,格外熱鬧。

清音閣大戲樓內連唱十四天大戲,看戲之際,弘曆端坐於戲樓第一層,后妃女眷們在第二層,王公大臣們則坐在東西兩邊的配樓之中,場面甚是浩大!

太后最喜聽戲,看得津津有味,蘇玉珊只會欣賞戲服和那些人的妝容,至於戲曲本身,她聽不大懂,聽久了只覺耳朵嗡嗡響,吵鬧得厲害。

她只來了兩回,往後再唱戲時,她便沒過來了。

萬壽節的壽宴是在萬樹園舉行,壽宴當天,王公大臣,滿蒙貴族,以及外國使臣們皆來賀壽,紛紛呈上賀禮,以賀皇帝萬壽無疆!

中秋節那天,弘曆在煙波致爽殿的前院設供月御案,於酉初三刻拈香行禮,而後再去往雲山勝地與後宮女眷們一起用酒膳。

膳畢,月供香已燃盡,弘曆將供桌上的月餅賞賜與眾人,至此,這中秋節才算結束。

過節前後這幾日,弘曆還得接見外來使臣,異常繁忙,不得空陪玉珊,玉珊也能理解,並不計較。

過罷中秋節,八月十六這日清晨,弘曆擺駕自避暑山莊去往木蘭圍場,舉行秋獮。

弘曆對秋獮一直很嚮往,年少時還曾隨康熙帝一起去過木蘭圍場,自雍正帝登基之後,熱河行宮和木蘭圍場都成了擺設,雍正只往返於皇宮和圓明園,算來弘曆已有許多年未曾去過圍場。

在弘曆看來,政務固然重要,但木蘭秋獮是為了跟蒙古打好關係,向蒙古展現朝廷的兵力,意義重大,同樣不可忽視,是以他才決定重啟秋獮之制。

眾人正準備出發時,宮裡突然傳來訊息,說是二阿哥身子不適,患風寒已有九日,遲遲不見好轉。

皇后聞聽此言,立時緊張起來。近日天暖,尋常風寒喝了藥沒幾日便能復原,九日不見好,卻是什麼因由?

擔憂的皇后無心再去木蘭圍場,請求先行回宮。

木蘭秋獮早已定下,蒙古王公皆在等候,弘曆不可能因為此事而取消秋獮,遂命侍衛和內大臣護送皇后先行回宮,其餘人等則繼續出發,去往木蘭圍場。

眾人皆以為二阿哥患風寒只是一場小病,誰也沒料到,這病竟是如此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