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心思,弘曆實在想不明白,

“皇額娘,為何您一定要跟兒臣的意見相左?難道只有為難玉珊,您才能開心?別的母親都希望兒子一家和睦,您卻偏要鬧騰,不顧兒臣的態度,只在乎您自己的想法。”

太后當即否認,正色澄清,“哀家的確討厭蘇氏,但哀家做出這樣的決定並非因為個人恩怨,而是以宮規家法為基準。

當年齊太妃生了三個兒子,進宮之後也只是給了個妃位而已。需知貴妃的擇選尤為慎重,高氏明顯比蘇氏更有優勢。”

“高氏所謂的優勢在於她有個好父親,可她沒有孩子,於後代傳承無功,單憑這一點,她根本無法跟玉珊相提並論!”

太后想當然的道:“孩子終歸會有的,只要你肯給她機會。”

機會是不可能給了,這輩子都不可能!弘曆連做戲都懶得,冷然反駁,“那是兒臣的私事,無需皇額娘您來操持。”

此番言論激得太后怒拍桌案,揚聲嗤道:“皇帝身屬家國,並無私事可言,你的一言一行皆與江山社稷息息相關,絕不可一意孤行。”

“她沒本事俘獲兒臣的目光,那是她自己的問題!”

太后說一句,他便駁一句,氣得太后火冒三丈,無話可說,乾脆轉了話頭,

“這事兒容後再提,當務之急是給後宮的女人晉位份。朝臣們都在看著呢!你遲遲不頒佈詔書,他們定會在背後議論紛紛,哀家已經退了一步,給蘇氏往前進了一位,你也該退一步,趕緊解決這件事,專注朝政才是正事。”

實則回去之後,弘曆也曾仔細思量過,現在給玉珊貴妃之位,的確難以服眾,此乃他的私心,說到底還是於禮不合,他沒有正當的理由,首先家世這一關就過不了,必須得繼續籌謀。

太后所說的妃位,至少有養孩子的資格,思量再三,弘曆開口道:

“玉珊為妃也可,但兒臣有個條件,高氏不能晉貴妃,只晉妃位,皇額娘肯答應,兒臣便無意見。”

除卻妤瑛是正室,無可更改之外,其他的女人,休想越到蘇玉珊頭上,這是弘曆的底線!

兒子已經將條件開了出來,太后沒有選擇的餘地,若再拒絕,這事兒又要耽擱,無奈之下,太后只得應下,隨即命人更改詔書。

許諾玉珊的事沒能做到,弘曆只覺愧對於她,特地去了趟鹹福宮,事先與她講明。

蘇玉珊並未生氣,這樣的結果,她沒什麼意見,“只要還能自個兒撫養孩子就好,貴妃的位置確實太高了,不太適合我。”

“怎就不適合?”在弘曆看來,只有蘇玉珊能擔得起貴妃之位,“我沒能給你正妻的位置,至少也得封你為貴妃。”

蘇玉珊柔柔一笑,主動摟住他,依偎在他懷中,軟聲道:

“可你才登基,有太多的事需要處理,晉位一事往後再論,眼下先這麼著吧!省得太后又視我為眼中釘。”

她越是這般為他著想,弘曆越覺得對不住她,緊擁著她輕聲道:“這只是下詔書,孝期之內不能行冊封禮,必須等到孝期結束才可以。”

一般守孝是三年,“也就是三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