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瑪看中永璜,此乃永璜的福分,可安兒畢竟是嫡出,如若將永璜接進宮撫養,福晉心裡可能不會好受,是以兒臣認為,讓安兒入宮最合時宜。”

弘曆不緊不慢地道出他的觀點,雍正審視著他,笑得意味深長,“你竟會在乎你這位福晉的感受?著實難得啊!”

“皇阿瑪時常教導兒臣以大局為重,兒臣銘記於心,自當顧及福晉的心情。”弘曆答得義正言辭,雍正竟是挑不出毛病來,摩挲著拇指上翡翠扳指,垂目低嗤,

“朕看你是想讓永璜留在府中陪伴蘇氏,這才打算把安兒送進宮吧?”

弘曆不希望他皇阿瑪怪罪蘇氏,委婉解釋道:“蘇氏固然捨不得永璜,但兒臣已然勸解過她,她早已明白皇阿瑪的一番苦心,不會再攔阻永璜入宮。兒臣之所以這般決定,純粹是因為安兒是嫡子,既是嫡出,兒臣自當重視。”

兒子的性格,雍正再清楚不過,有些事,略微一點即可,戳破就沒意思了。

左右都是皇孫,讓嫡孫入宮更合常理,是以雍正沒再追究兒子的真正目的,順勢而為,命人將安兒接進宮來。

安兒才種完痘,送回府中,這才過了兩三天,皇帝居然要把安兒接走!

前後一聯想,妤瑛這才恍然大悟!

該入宮的本應是永璜,弘曆為了不讓永璜入宮,這才刻意將安兒種痘的日子提前,虧她還以為弘曆重視安兒,如今方知,安兒不過是永璜的擋箭牌罷了!

察覺到弘曆的真實目的後,妤瑛心下不愈,暗歎自個兒又被弘曆擺了一道兒。

弘曆此舉令她越發失望,好在雍正還是很在乎這個嫡孫的,他親自給安兒定了名,定的是“永璉”二字。

妤瑛翻閱康熙字典,驚覺“璉”字指的是祭祀時盛食糧所用的器皿,有承宗器之意,這不就在暗示,這個孩子將來會繼承大統嗎?

也就是說,皇帝是將她的兒子當成了皇太孫來培養。

領悟到這層意思,妤瑛心下頗慰,她再怎麼捨不得孩子,也不會像蘇玉珊那般攔阻,畢竟永璉是嫡出,且肩負重任,可不是永璜這個庶子比得了的。

能自小進宮,由皇帝來教養,耳濡目染,熟悉帝王之道,對永璉而言,是最好的選擇,再者說,永璜命硬,克永璉,那麼永璉入宮,遠離永璜,她這個做母親的才能安心。

就因為這個名字,妤瑛的心情好了許多,沒再計較弘曆算計她們母子一事。

永璉的名字定好之後,弘曆也察覺到皇阿瑪的用意,他擔心玉珊不高興,特地勸她,

“一個名字而已,興許皇阿瑪只是覺得這個字好聽,並沒有其他的深意。不管皇阿瑪怎麼想,總之我最看重的還是咱們永璜。”

實則蘇玉珊並未在意這些,只因她深知自己是漢女,她的兒子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而且她也不希望永璜爭什麼皇位。

只要他平安康健,別被弘曆嫌惡,能安逸自在的度過此生,她就阿彌陀佛咯!

近來的日子尚算安穩,然而五月間的一日,弘曆從宮中歸來後面色很差,似是情緒很低落,蘇玉珊不免憂心,忙問他出了何事。

一問才知,原是怡親王胤祥病重薨逝。

怡親王對弘曆十分疼愛,他溘然長逝,弘曆自是難以接受,最為痛惜的當屬雍正。

這些個兄弟裡頭,雍正最信任,最親近的便是老十三。

其他人都工於心計,唯有老十三,對他一片赤誠,如今弟弟先他而去,雍正猶如失去左膀右臂一般,肝腸寸斷!

猶記得上回這般心痛,還是年貴妃薨逝之際,最愛的女人與他陰陽相隔,雍正許久都緩不過來,現下最好的兄弟也離他而去,此後雍正連個知心人都沒了,如今的他才算真正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的孤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