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歲那年內閣首輔張居正死了之後,被調任廣東,五十八歲那年又受到了彈劾,被朝廷罷免,六十一年病逝於家中,諡號武毅。

雖然戚繼光人死了,但是他的故事仍在歷史上,還有人們的心中延續下去。酒中仙他們用上了鴛鴦陣就是一個例項。

......

戚繼光在登州任登州衛指揮僉事,自明太祖洪武時期開始,戚家五代人就已經在登州鎮守了一百四十多年,永遠衝在抗倭的最前線,和倭寇作戰經驗十分豐富。

自繼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之後,又參加了武舉朝廷十分的重視。

因為當時的明朝看著國力強盛,軍隊戰鬥的能力也十分強大,其實,明朝的軍隊在那時戰鬥力極其的低下。

有一年,倭寇在金陵的附近燒殺搶掠,在整個金陵城中晃盪,共計傷國人四千多餘人,當時還以為有倭寇軍隊進犯,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七十人不到。

據資料顯示,當時在金陵的駐軍有十二萬人,結果讓七十人不到的倭寇來去自如,還殺了那麼多的人,可以說是明晃晃的打臉,也是一種恥辱。

戚繼光以為如果只是靠著這樣的軍隊,是根本行不通的,戰勝不了倭寇的,必須要進行一場軍事的變動。

次年,倭寇在錢塘江一帶被擊退。

戚繼光又起草了一篇《任臨觀請創立兵營公移》,提出了自己練兵的建議,又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練兵理論和方法,以及‘修營’、‘選兵’、‘練兵’三步走的策略。

而且戚繼光私以為明君陋習沾染已久,難以根除,不如招新人再重新訓練,只要求一點,淳樸聽話,所以入選的大多是農民、礦工。

後來,又在又在沿海招募漁民組成水軍,並籌建四十四艏戰船,形成一支強勁的水師,也就是後來的‘戚家軍’。

錢塘一帶,在當時多半是丘陵,地勢高低不平,戚繼光俯察地理人情,創造了一套‘鴛鴦陣’。‘鴛鴦陣’這套陣法還比較複雜,總共需要十二個人。

由一人領隊,兩名盾牌手,四名長槍手,兩個狼筅手,兩名鏜鈀手,一名火槍手。

盾牌手在隊伍最前,負責防禦和吸引火力,狼筅手在兩側伺機用兩三米長,帶枝葉的毛竹把敵人掃到,然後長槍手一擁而上,把敵人刺死,鏜鈀手和火槍手負責後方守衛。

當時的倭寇單獨一個人拎出來,那戰鬥力都是很強的,而且也習慣單打獨鬥,最喜歡的就是讓勇猛的武士打頭陣。

如果說明兵有一位孔武人士,能把對方的打鬥武士擊敗,剩下的就像是散兵遊勇四處逃散,敵方的武士特點,遇見了‘鴛鴦陣’,簡直就像是遇見了天生的剋星。

戚繼光的這一點創造,堪稱天生之才也。

明代馮夢龍曾說過‘鴛鴦陣’的特點:“戚繼光每以鴛鴦陣取勝。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隨牌,每牌用長槍二枝夾之,短兵居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