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西安
章節報錯
經過40多分鐘的時間,喚靈他們終於到了此時的目的地,西安。
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稱,然而卻在後世有極為悲慘又恥辱的歷史,提醒著人們勿忘國恥,另有一座城市,西安享有的是十三朝古都的稱譽,可是卻沒有南京這樣有名。
承載著太多的歷史文明,反而讓這這座城市異常低調。
就連路邊的花,開起來都不像其他城市那樣炫人眼目,也是安安靜靜生長。在你發沒現的時候,他是一株無名的小花,發現的時候,就是一幅詩人眼中的源泉。
便是綠樹都只是默默無聞的伸展著渾身的枝條,似不管旁人如何想法,只需屹立不倒,便是他們唯一的想法。
而腳下踏著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有古人的蹤跡,待想要細細找尋一番,卻又消失得無影無蹤,那一瞬間的感覺又異常濃烈,讓人無法忽視。
還有地底下好似隨處可尋的古墓,只消汪志澤他們的同事,或者同伴挖掘出來,再將古墓留存下來的東西進行一番查證,出土的便是一個帶有遠古風情的文明。
古墓那時葬的什麼人,又陪葬的什麼物品,還修建古墓的風格,以及儲存下來物品的方法,還有古墓的朝代,他們那個時代的生活用品等一系列。
經過專業的查證推敲,再公之於眾。
教我們這些後人也一仰前人的風采,在精神上走一回他們走過的路,或許也能習得一二分前人的風姿,便足以慰平生也。
不論他處,便是十三朝古都西安,自女媧補天、倉頡造字,後來由西周在此建都,從而有了周禮秦治。此地的先秦人素有淳樸之風,皆是志同道合之輩,那時的能人輩出,百家爭鳴。
接著便是那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大業,留下兵馬佣這類獨一無二的陪葬,又將自己的墓穴造成了後人至今不可破解的存在,堪稱千古一帝,亦是千古奇人也。
再有便是漢朝,在此地演繹了無數的漢文明,譬如如今的漢人服飾漢服,便是這個朝代的,衣裳美得恰到好處,又不失莊重,著實可為漢人之裳。
古秦漢唐風韻猶存,還有著無數流傳的神話傳說、史書典籍、出土文物、古蹟遺址等等,都在訴說在陝西西安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蒼涼。
一般來說去一個城市,首先就要去其所在的博物館,方便我們快速的瞭解那座城市的古今文明。然而到了西安,卻是另有一番感受。
甫一踏上西安的土地,宛若進了一個天然的歷史博物館,華夏的歷史雖未盡全,可也大差不離,名勝古蹟星羅棋佈,稀世古珍璨若星辰,翰墨丹青賞心悅目,詩書雅樂神韻悠遠。
不似那些冷冰冰的博物館,西安就像是一座鮮活的流動的歷史,在此地可以與歷史文明直接對話,甚至是心靈的溝通。
此地傳承著華夏世代的儒雅睿智、博學智慧、大氣恢宏等等文華,西安有了這些東西的裝點,似影片播放的底片,由後世人,一代代觀摩欣賞。
成為華夏的文華之都,也成了華夏文華的中心。
如今的文明亦在西安發展,卻遠不如古文明引人注目。
一座便是掘一處地鐵,都是碰著好幾處古墓的城市,後世的華夏文明確實是輕易改變、觸碰不了他們,只能任由他們倔強的屹立在此地,以待後世人的到來。
已經做人三年的喚靈,早就想來西安了。然而一直沒有機會,沒有時間,只以為和西安無緣一見,沒想到如今卻是因緣際會,藉著出公差,來到了西安。
一座只要閉目輕嗅,好似呼吸裡都是同類的氣息的城市。在這裡不會再覺得孤單,不會有與這世間格格不入的感。如同一條魚兒,重新回到了生活的水裡。
兔毛筆顧不得會被青山感知的‘危險’,又一次跳了出來,筆尖上的每一根兔毛都想跳出來,記錄西安的每一寸土地上的文明。
就連魚皮燈都在荷包裡,悄悄的移動著自己的益,以便找一個最好的位置觀景,免得錯過了這麼多同類的土地。
即便這些同類基本都屬於無意識,不清醒,不能與他們打招呼,只能靜靜的躺在地下或者被陳放的博物館裡,都讓他們無比的歡喜。
那份歡喜只是因為大家都在一起,就能讓他們渾身冒著舒服的氣息。
喚靈此時也被同類們迷了眼,沒有注意荷包裡三隻的動靜,每走一步,好像都能見著無數的同類,一會兒是一支筆,一枚銅錢,一方硯臺......諸如此類,數之不盡。
青山這回下山只有一件事需要做,那就是聽靈師叔的話,所以不管到了哪裡,他都沒有什麼可要求的,只需要跟著喚靈走,聽他說的就是了。
這會兒喚靈叫計程車司機,把他們放在一個人煙稀少,但是又能見著人煙的地方,青山默默的拖著兩口大紅箱子,在凹凸不平的鄉間小道上走著,箱子拖起來,一路嗒嗒作響。
有那在家做飯,透過窗戶看到兩個‘二傻子’的人家,樂得直不起腰來,他們這裡的路,很少有穿得這麼整整齊齊的人來,而且還是自遠方而來的,更少了。
路難行,要不是箱子的質量好,那滾子估計早就不知掉哪個草叢裡了。
在山上一日早晚功課之後,就無所事事的青山,這一回拖得份外吃勁兒,也不見喚靈幫忙,只能自己咬咬牙拖著走了,幸好是有真功夫在身的,否則還不早累垮了去。
喚靈現在的心思,壓根兒不在周遭的人物身上,反而是在盡情享受與周類團聚的歡快。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同類,且是在這麼一片寧靜的小山村裡。
要是真的去得早已經被發現的文明之處,又是何等的壯觀啊。喚靈揹著雙手,已經從平地走到了不遠處的田邊,悠哉悠哉在田間阡陌上行走。
可苦了那個剛過了一段坎坷石子路,現下又經過昨夜雨淋溼的田埂,箱子底部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樣子,還有曾經的大紅色了。
青山:......想回山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