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衰落(第1/2頁)
章節報錯
到後來因為朝代變遷,唐代度過了他最後一個時代,送走了最後一個皇帝,輾轉多磨最後到了宋代。
這時候已經過去了好多時間,經過歷史風化揮發,敦煌壁畫如同朝代,已經過了他最輝煌的時刻,開始逐漸變得衰落。
好在密畫和中原新畫風的壁畫,仍然儲存至今。
而北宋洞窟多半都是以前代的洞窟改建而成的,所以宋代壁畫下面,往往覆蓋有唐代或者說北魏的壁畫。
猶記得現代有個畫畫的有名事件,正是因為宋代壁畫結果給鬧的,為了提升自己與徒弟的畫技,所以去敦煌畫畫,才有了後來的事。
當時的猜測有好幾個,為了毀畫而覓畫,因為當時那人請教過老喇嘛,那老喇嘛答,“我幼年進廟時,老法師帶我去看壁畫,曾經對我說,莫高窟到處是寶,畫下有畫,寶中有寶。”
那人聽後,與自己的徒弟商量,所以決定打掉外層,在打掉之層,臨摹了下來,然後再剝落外層。
還有說是隨行人員不慎毀畫,當時為了儘可能看到底層風光,不慎用力過猛,撕碎脫落。道是因年久腐蝕之故。
另有一個說法是指使他人的兵士打掉了壁畫的外層,從而產生了破壞。
總之不知道最後的結果如何,喚靈也無心揪他人的過錯,現在的他一心都在如何修復敦煌壁畫上面。
如果說那位畫師毀掉的是外層,外層便不復存在,使後人再也看不見的話。
那麼19世紀20世紀初期,敦煌壁畫遇見的,就是一場令人無可奈何的浩劫。
在那時,無論是中還是外,都對我國家的領土進行了無情的掠奪,還有對古文物的瓜分,進行了極其殘忍的竟爭。
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人知道在這片沙漠的深處以及殘破的洞窟、城堡當中埋著豐富的古文和。
當時已經佔了印度大片領地的英國和俄國,為了更進一步,從而向我國新疆擴充套件步伐,先是派出了大片的探險隊進入了新疆。
1870、1873、1887、1885年分別是派了四次探險隊,足跡遍及新疆、甘肅、蒙古、西藏等地。
從中獲得了許多的古文物,雖然他們最重要的目的是獲得當地的政情,還有測繪地圖以及探查道路,好為將來有可能進行的軍事行動的基礎。
真正讓敦煌壁畫發生劫難,是從一個叫鮑威爾的英國人說起。
他在新疆一個叫車庫的地方,附近有一座廢棄的佛塔,偶然得到了一批梵文貝葉寫本。
貝葉就是貝多羅樹上的葉子,生長在天竺的一種樹,葉子寬闊堅韌,佛教徒用以寫佛經。
梵文學家霍雷恩博士鑑定出這一批是目前現在最古的梵文寫本。此結果一出,歐洲學術界便知道了這件事。
與此同時,法國的杜特伊·德探險隊,也在18901895年間考察中,在新疆和田地區買了同樣古老的佉盧文貝葉本《法句經》。
這使得後來人大力興起了東方學研究,1899年還召開了第12屆國際東方學大會。
會上經由俄國學者拉德洛夫倡議,成立了“中亞與東歷史、考古、語言、人種探查國際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