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列顛尼雅帝國的軍隊編制非常簡單、易懂,甚至簡單地有些粗暴。

佈列顛尼雅帝國的軍隊中,最小的戰鬥單位為“小隊”。

10人為一小隊,設立一名十人隊隊長{人們一般簡稱為十隊長或十長}負責指揮。

“小隊”之上為“中隊”。

100人為一中隊,也就是說一支中隊由10支小隊組成,設立一名百隊長負責指揮。

“中隊”之上為“大隊”。

1000人為一大隊,一支大隊由10支中隊組成,設立一名千隊長負責指揮。

而“大隊”之上,就是“軍”了。

2萬人為一軍,一軍由20支大隊組成。

只有騎士才能擔任一軍的軍長和副軍長。

而這一支支軍又組成了騎士團,一支騎士團設立一名團長以及一名負責輔佐團長的副團長負責指揮。

所以佈列顛尼雅帝隊的軍人的等級,由低到高為:普通士兵、十隊長、百隊長、千隊長、新桂騎士、雙橡騎士、繁蘭騎士、四御騎士、統合騎士。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普通軍人都是按照上述的這個等級鏈,一步步地升上去、成為騎士的。

蘇誠這種普通士兵、隊長一天都沒幹過,直接就成為騎士的人,純屬異類。

在以往,一軍的軍長和副軍長是不固定的,只有到了戰爭開始的時候,才會臨時設立參戰部隊的軍長和副軍長。

而現在,決意增強帝事力量的佈列顛尼雅帝國中央,打算在米迦勒騎士團進行試點,嘗試一下設定固定的軍長和副軍長,能否讓部隊的戰鬥力獲得增幅,以及若是有增幅的話能增幅多少。

在2年前的那場慘烈至極的288年對北防禦作戰之中,米迦勒騎士團受創嚴重,不僅團長、副團長雙雙戰死,就連兵力也折損大半,20萬人僅剩7萬人。

在288年對北防禦作戰結束之後,中央便將米迦勒騎士團僅剩的這7萬殘兵敗將整合了起來,重新編製成了4支新的軍。

不過,雖然說是將這7萬殘軍重新編製成了4支新的軍,但其實嚴格來說的話,才3軍半而已,因為新的第4軍,才只有1萬人而已。

人數現在是3大騎士團中兵力最少的米迦勒騎士團,正適合用來進行試點。

中央調走了米迦勒騎士團大量的年長騎士,將這些年長騎士調到別的騎士團或是帝都,只留下大量的年輕騎士在米迦勒騎士團中。

然後又從留下來的這些年輕騎士中選出了8名最優秀的騎士,就任米迦勒騎士團現在僅有的這4軍的軍長和副軍長。

中央之所以調走了大量的騎士,是因為米迦勒騎士團現在不需要這麼多的騎士了。

雖然在那場288年對北防禦戰中,米迦勒騎士團損失了大量計程車兵和隊長,連團長和副團長都戰死了,但騎士們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傷亡。

簡單來說,就是在288年對北防禦作戰之中,跟普通士兵們相比,騎士們並沒有死傷太多。

對於現在僅剩7萬士兵的米迦勒騎士團,騎士們有些太多了。

於是,中央便將這些多餘的騎士們,都調往了其餘的騎士團或是帝都。

至於為什麼調走的騎士都是年長的騎士,便是為了減輕蘇誠的壓力。

蘇誠現在最大的短板便是太過年輕、騎士等級太低了。

儘管蘇誠戰功卓著,年紀輕輕就完成了許多騎士耗費了數十年的心血都完成不了的驚人功績,但不可否認的是,蘇誠還是太年輕了、騎士等級太低了。

還只有18歲、還僅僅只是雙橡騎士的蘇誠,極有可能會有許多年長的騎士不服蘇誠的指揮和管理。

畢竟不是誰都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一個晚了自己不知道多少輩的晚輩壓在自己的頭上的。

所以,中央為了減輕蘇誠管理米迦勒騎士團的壓力,將米迦勒騎士團大量的年長騎士調離,調任到其餘的騎士團或是帝都,只將年紀較輕的年輕騎士留在米迦勒騎士團。

現在,除掉蘇誠、威利、艾麗莎、鄧佳爾這4人之外,米迦勒騎士團只剩16名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