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班克羅剛才所說的那樣——自“希法同盟”建立後,法蘭克帝國對神聖希蘭帝國的態度便一直相當不好。

究其原因,還得從兩國之間的同盟建立之前說起。

“希法同盟”的建立過程頗為坎坷。

在得知佈列顛尼雅帝國和遠東的匈然人結成“布匈同盟”後,法蘭克帝國便有意與神聖希蘭帝國結成“法希同盟”,對抗“布匈同盟”。

然而——法蘭克帝國的第一次同盟請求,被神聖希蘭帝國給拒絕了。

那時,神聖希蘭帝國還沒有發動那場最終以慘敗收場的“鐵錘”作戰。

那時的神聖希蘭帝國還是如日中天、全大陸公認的“超級大國”。

對自己國家的國力相當有自信的瓦希裡,不屑於和法蘭克帝國結成同盟。

“布匈同盟”有什麼好怕的,以我神聖希蘭帝國一國之力,完全足以抗衡“布匈同盟”——這便是瓦希裡那時的想法。

得知神聖希蘭帝國竟如此倨傲地拒絕了他們的同盟請求時,法蘭克帝國的夏德皇帝被氣了個半死。

直到……瓦希裡發動了“鐵錘”作戰,葬送了他們神聖希蘭帝國的30萬精銳大軍,以及大量的將官、軍需官。

然後又於次年被佈列顛尼雅軍攻入本土,國力大損。

在得知神聖希蘭帝國在佈列顛尼雅帝國的進攻下輸得這麼慘,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們不僅沒有感到那種唇亡齒寒的憂慮。

只感到相當地高興。

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們看到原本倨傲地不得了、不可一世的神聖希蘭帝國高興極了。

不過高興歸高興,但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們也並沒有被這興奮的情緒給衝昏頭腦。

在高興勁過去後,法蘭克帝國的夏德皇帝立即派出使臣向神聖希蘭帝國提出了第2次的同盟請求。

儘管心有不甘,但為了撐過帝國現在的這困難期,瓦希裡只能點頭同意法蘭克帝國的這第2次的同盟請求。

原本倨傲的神聖希蘭帝國皇帝現在灰溜溜地同意了同盟的請求——法蘭克人想不對希蘭人投去異樣的目光、抱以異樣的態度都很難。

實際上——神聖希蘭帝國的這種慘敗給佈列顛尼雅帝國後,灰溜溜地同意了法蘭克帝國的第二次同盟請求的行徑,的確是挺丟人的、挺讓人瞧不起的。

正因為神聖希蘭帝國有這麼丟臉的黑歷史,自“法希同盟”建立後,法蘭克帝國對待神聖希蘭帝國的態度就一直不是很友善。

和神聖希蘭帝國相處時,總是一副“大哥”的姿態。

神聖希蘭帝國的君臣們都能相當明顯地感受到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對他們的這惡劣的態度。

法蘭克帝國對他們的這不善的態度,一直持續到了——他們4年前的“尼伯龍根計劃”失敗為止。

在“尼伯龍根計劃”失敗之後,法蘭克帝國的國力變得還不如神聖希蘭帝國了,因此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們也只能稍稍收斂起他們針對神聖希蘭帝國的不善態度。

雖然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們這幾年來對他們神聖希蘭帝國的態度變友善了些,但是那根刺已經扎進神聖希蘭帝國的許多君臣的心中,已經很難再拔出來了。

尤其是瓦希裡。

瓦希裡最好面子了。

最恨的就是那些讓他難堪、讓他丟了面子的人。

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們之前的這副對他的神聖希蘭帝國的態度,非常傷瓦希裡的自尊。

那根刺深深刺入瓦希裡的心,深到不可能拔出來。

同時還會時不時地作痛。

班克羅從剛才開始就一直在觀察瓦希裡的反應。

在見到瓦西里的臉色發黑後,班克羅暗暗感到竊喜。

因為他知道——卡米爾設計出來的這個“有八成機率可以讓瓦希裡點頭同意和佈列顛尼雅帝國結盟”的計謀,目前進展地相當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