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高高昂起的腦袋,此時也緩緩垂下,神色難看且複雜。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伊爾莎剛才所說的這些都是事實。

當年發動“極光”攻勢時,為了減少大軍前進時的阻礙,他下令:但凡見到敢反抗的城池,將這座城池內所有身高高於車輪的人全數殺盡。

蘇誠的這一命令是有用的。

而且是特別有用。

在屠了幾座膽敢反抗的城池後,餘下的城池不再敢反抗,一見到佈列顛尼雅軍的軍旗靠近便乖乖地開城門投降。

但是有效歸有效,殘忍也是相當地殘忍……

就如伊爾莎剛才所說的那樣——也搞過大屠殺的蘇誠去抨擊伊爾莎的這還沒實施的大屠殺殘忍,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的確是相當可笑的事情。

雖然伊爾莎打算展開的這場大屠殺不論是規模還是殺人數都遠在蘇誠數年前的這一場場屠城之上。

但屠殺就是屠殺。

屠100個人還是屠10000000人沒有任何的區別——都是罪不可恕的惡罪。

自知理虧、沒有立場去抨擊伊爾莎的蘇誠緩緩坐回到了座位上。

在蘇誠重新入座後,一名參謀立即堆滿了笑意,朝伊爾莎高聲道:

“陛下!下官認為——您的這一計劃非常地妙!”

“只要減少了‘原法蘭克人’的人口,不僅有利於我們管理和同化,還能大大減少叛軍的兵員、減少叛軍的數量!”

蘇誠認得這名參謀。

這名參謀是伊爾莎一手提拔上來的。

是伊爾莎一手提拔上來的話,沒有什麼原則。

不……要說原則的話也還是有的。

身為純正的“伊爾莎派”的他,他的原則便是——毫不猶豫地站伊爾莎的隊,百分百支援伊爾莎的所有決策,藉此來換得伊爾莎的信任和重用。

在場的有很多名這樣的斥候。

沒有什麼原則,唯一的原則就是百分百支援伊爾莎的所有決策,不論這些決策是對還是錯。

當然——會議室內自然也還是有一些反對的聲音。

一些不是伊爾莎一手提拔上來,或是有著很強正義感的參謀紛紛挺身而出,大肆抨擊伊爾莎的這一計劃殘忍至極,若是實施了,後世的歷史學者都會不忍心去看這段黑暗的歷史。

比如——海柔兒。

在總參謀部建立後,蘇誠便將海柔兒招進了總參謀部,這些年來一直默默無聞地做著各種各樣的工作,算是總參謀部最老資歷、工作經驗最豐富的參謀之一了。

她就強烈反對這場大屠殺。

她用嚴厲的語調朝伊爾莎質問道:

“陛下!這樣的大屠殺不過只是將更多的人給逼上叛亂的絕路而已!”

然而——伊爾莎都沒有來得及出聲反駁海柔兒,那幾名無條件站伊爾莎的隊得參謀便紛紛搶著去與海柔兒對質。

“那就接著殺!”

“有誰敢加入叛亂的行列中,就把他們統統殺光!”

“一直殺一直殺!一直殺到沒人敢再叛亂了再止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