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米迦勒騎士團不同,加百列騎士團和拉結爾騎士團這兩家騎士團在打了一系列的滅國戰爭之後,還保有著可觀的軍力。

其中——主張出動拉結爾騎士團的呼聲最高。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拉結爾騎士團在發動一系列滅國戰爭後,就沒有打過什麼大仗。

在滅國戰爭開始後,拉結爾騎士團所打的大仗,就只有那2場羅林帝國的滅國戰爭。

除此之外,法蘭克帝國滅國戰爭、那2場神聖希蘭帝國滅國戰爭,拉結爾騎士團都沒有參加。

所以縱觀下來,拉結爾騎士團的軍力儲存地最好。

在群臣在那議論紛紛,激烈討論著該出動哪支騎士團時,最終是懶得再在這個問題上浪費太多口舌的伊爾莎拍板做出決定——出動國立皇印騎士團!

在聽到伊爾莎的這個決策後,中央的許多大臣都不由得為止一驚。

他們都沒有想到——伊爾莎竟然打算出動專門負責駐守在中央、保衛皇帝的國立皇印騎士團去平叛。

四大騎士團中,唯有國立皇印騎士團一場滅國戰爭都沒有參加,一直待在潘德拉貢及周邊地帶。

伊爾莎之所以決定出動國立皇印騎士團去平叛,其實也並沒有什麼複雜的理由——只是單純地想要讓許久沒有打過仗的國立皇印騎士團去打個仗,重整下戰鬥力而已。

如果疏遠了戰火,再怎麼精銳的部隊,其戰力也會慢慢弱下來。

而戰力差勁的農民叛亂軍,恰好就是最好的練兵目標。

既然伊爾莎已經決定出動皇家國印騎士團,那麼中央的諸位大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再說些什麼,

匆匆結束這場會議後,伊爾莎又召來了總參謀部的參謀們,與他們一起商談平叛事宜。

而被伊爾莎召集的這些參謀中,自然包括了蘇誠。

與蘇誠等人進行了數個小時的長談後,伊爾莎決定調集國立皇印騎士團中的5萬大軍前去平叛。

而負責統率這5萬大軍的最佳人選,自然便是國立皇印騎士團的副團長——恩利。

恩利自從“衛國大戰”結束,成為國立皇印騎士團的副團長後,便再沒有參加過什麼戰爭,一直待在潘德拉貢,過著練兵練兵再練兵的生活。

這次終於可以率領部隊去久違地打一場仗,恩利也是摩拳擦掌。

迅速集合好部隊,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雖然此次出動的軍力,只有區區5萬,但是這5萬大軍都是國立皇印騎士團的精華。

在出徵之前,伊爾莎給恩利擬定的目標很簡單——用最漂亮的方式打垮這幫不知好歹的叛亂軍。

讓這些叛亂者們看清他們在佈列顛尼雅帝國的騎士團面前,是多麼地弱小、毫無還手之力。

藉此來鎮住還有些小心思的其他人。

恩利統率著這5萬大軍順著佈列顛尼雅帝國的直道一路東進,然後順利地進入“原法蘭克帝國”的土地。

最後順利地進入了戰場。

在恩利統率這5萬大軍時,這股叛亂軍已經膨脹到了數十萬之數。

當然——這“數十萬大軍”只是這些叛亂者們自稱的而已。

恩利用屁股來想,都想得明白——這“數十萬大軍”絕對是虛數。

其中的絕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叛亂者的家眷,然後被叛亂者們算進兵力數中,好讓他們的軍力數看上去更加好看一些。

其實——就算這股叛亂軍真的有數十萬之數,恩利也不會畏懼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