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艾倫的戰略(第2/2頁)
章節報錯
“部分贊同?”夏德皺了皺眉,“此話怎講?”
“我贊同瓊斯大將採用焦土作戰的想法。”
“以我國目前的國力來看,焦土作戰的確是勝算最高的戰略。”
“但我不認同對兩國的軍隊都採用焦土作戰。”
“我認為——我們應該採用‘西線退守,北線進攻’的作戰戰略。”
“在西線採用焦土作戰,將西線所有的物資都撤回柏盧,讓佈列顛尼雅軍沒有辦法在沿途獲得補給。”
“而在北線,我們便主動出擊,透過野戰的方式,擊敗希蘭軍。”
“在擊敗希蘭軍後,再將所有的軍隊撤回到柏盧,依託著堅固的柏盧城,和佈列顛尼雅軍打持久戰。”
魯道夫的這番話,讓夏德再次皺緊了眉頭。
“鮑曼大將,為何要在西線退守,在北線主動出擊?”
“陛下。”魯道夫答道,“佈列顛尼雅軍的四大騎士團,其總兵力近百萬。”
“以佈列顛尼雅帝國目前的國力,以及我們與佈列顛尼雅帝國這百年來的恩怨來看,佈列顛尼雅帝國出動來攻打我們的軍隊,絕對在30萬以上。”
“和兵力遠在我們之上的佈列顛尼雅軍進行野外決戰的話,我們的勝算絕對無限趨近於零。”
“所以我們要極力避免與佈列顛尼雅軍進行硬碰硬,在西線進行徹底的焦土作戰。”
“直到佈列顛尼雅軍兵臨柏盧之前,絕不與佈列顛尼雅軍交戰,慢慢地拖長、拖垮佈列顛尼雅軍的補給線。”
“而希蘭軍卻不一樣。”
“就以神聖希蘭帝國目前的國力來看,他至多隻能出動10萬人。”
“他們的兵力與我們相當,可能還要比我們要少上一些。”
“所以和希蘭軍進行野外決戰的話,我們有勝算。”
“若是在西、北兩線都採用焦土作戰的話,那麼在柏盧城下,將聚集一支規模在4、50萬人左右的大軍。”
“即使柏盧城是我國的第一堅城,但迎擊這種規模的大軍,也還是過於危險。”
“因此,我們相當有必要將能夠順利抵達柏盧城下的敵軍數量,儘可能地削減。”
“只要我們能夠在北線擊退希蘭軍,那麼能夠抵達柏盧城下的軍隊,便將只剩佈列顛尼雅軍。”
“只有佈列顛尼雅軍的話,我們能夠守住柏盧城的機會將大大增高。”
“只要我們能夠堅守住柏盧城,佈列顛尼雅軍的補給耗竭,就將只是時間的問題。”
“等佈列顛尼雅軍因補給不足而退兵,那便將是我國的勝利。”
魯道夫的話音剛落,另一名從剛才開始就沒有出聲的大將——埃裡希·馮·馬爾塞尤,便於此時接話道:
“我贊同鮑曼大將的‘西線退守,北線進攻’的戰略。”
“若是讓兩國聯軍都集中在柏盧城下,那實在太危險了。”
“我們必須要在北線主動出擊,擊退希蘭軍!”
“只要希蘭軍一退,我們接下來的作戰將能輕鬆許多。”
魯道夫和埃裡希這2名大將的想法一致。
他們二人的想法與艾倫相左,那自然便意味著——一場爭吵將不可避免地發生。
果不其然——在埃裡希的話音落下後,艾倫便立即提出了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