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得他們的艦隊中,絕大部分的4號戰船,都是在3年前的“北國大回轉”作戰中,為把米迦勒騎士團的將兵給順利送到神聖希蘭帝國的碧水港而加緊打造出來的。

在“北國大回轉”作戰結束後,這些臨時趕製出來的4號戰艦都被堆放在了海軍的基地之中。

誰都沒有想到——3年前臨時趕製出來的這些運輸艦,竟然能派上這麼大的用場。

如此大量的運輸艦,運載米迦勒騎士團負責南下的所有將兵綽綽有餘。

如果3年前沒有臨時趕製出這麼大量的運輸艦,蘇誠就沒有辦法那麼順利地利用船艦的力量,將他的部隊都送到南方、東方去。

……

……

足足20條如小山般巨大的戰艦從法蘭克帝國的皇家艦隊的軍陣中駛出,朝佈列顛尼雅軍的先鋒部隊筆直迎去。

佈列顛尼雅軍的先鋒部隊,是35艘專門用來展開接舷戰的2號戰艦。

而指揮這35艘戰艦的人,便是海軍副帥——布萊茲·肖特。

蘇誠將與敵軍展開初次交戰的先鋒重任交給了布萊茲。

布萊茲所乘坐的戰艦衝在眾艦的最前方。

而他本人也站在船首,將騎士劍拄在地上,面無表情地遙望著與他們越來越近的法蘭克軍先鋒部隊。

之所以讓他所乘坐的戰艦衝在最前面,並且親自站在戰艦的船頭,便是為了鼓舞士氣、讓跟隨著他前來和敵軍展開交戰的先鋒部隊將兵們都能清晰地看到他的身影。

看到他衝鋒在最前面的身影。

而布萊茲良苦用心的此舉並沒有白費力氣。

那些跟隨著布萊茲的先鋒部隊將兵們見到自家的統帥竟如此地勇猛,紛紛士氣大漲。

驅船的使出渾身解數驅動船隻以更快的速度向前。

負責使用船上的各式裝備計程車兵們,則一個個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和法蘭克人好好地廝殺一番。

蘇誠軍的先鋒部隊,有35艘船。

而奧托軍的先鋒部隊,則只有寥寥20艘船。

從數量上來看,蘇誠軍的先鋒部隊佔了巨大的優勢。

當然——也只是從數量上來看是這般而已。

如果親臨現場,親自看到兩軍的戰艦大小差距後,你將會瞬間脫口而出:奧托軍佔了絕對優勢!

因為奧托軍的先鋒部隊的艦船無一例外都是他們那如小山一般巨大的主力戰艦。

即使是佈列顛尼雅帝國海軍4種船型中體型最大的1號戰船,其大小都遠不及皇家艦隊的主力戰艦。

連體型最大的1號戰艦都比不上皇家艦隊的主力戰艦,那就更別說是體積要比1號戰船要小上一圈的2號戰船了。

站在布萊茲等人的視角來看,正朝他們步步緊逼而來的奧托軍先鋒部隊,就宛如一座座連成一片山頭般朝他們壓萊。

兩軍之間距離離得還比較遠時,彼此之間的差距還看得不是很明顯。

但在兩軍之間的距離拉近之後,其差距便被瞬間拉大。

望著那一座接一座的“山頭”,剛才士氣還很旺盛的蘇誠軍先鋒部隊的將兵們的鬥志便紛紛萎了下來。

直面這些“山頭”朝他們壓來,其中的恐懼、其中的給人的壓迫感,跟在陸地上直面敵軍的重騎兵衝鋒沒什麼兩樣。

就連布萊茲在見到這一座座朝他們壓來的“山頭”,也忍不住因緊張、恐懼而不由自主地嚥了口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