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月亮清澈通透,幽藍的月光灑在伊爾莎所住的營帳,即便身處營帳之中,伊爾莎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帳外那如洗的月光。

宛如置身海底的靜謐之中,伊爾莎安靜地端坐在一張桌子邊,翻看著一本書。

即便是御駕親征,伊爾莎也沒有忘記帶上幾本最近正看的書,好用來打算行軍時的閒暇時光。

率軍出征——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會用在行軍上,這也算是戰場上的一種慣例了。

伊爾莎一向好學,即便現在已是佈列顛尼雅帝國的皇帝,也一直沒有忘記學習。

成為佈列顛尼雅帝國的皇帝之前,伊爾莎學習的東西,都是一些比較普通的東西,比如:算術、歷史、文學……

在登基成為佈列顛尼雅帝國的第13任皇帝后,伊爾莎便開始學習一些沒那麼普通的東西了。

伊爾莎一頁一頁地翻動著手中的書。

書中的內容,似乎並沒有讓伊爾莎感到滿意。

書頁的翻動速度越來越快。

而伊爾莎臉上的焦躁之色也越來越濃郁。

最後,伊爾莎將手中的書,然後用有些粗暴的動作將其扔到了一邊,嘆息道:

“這本書也不行呀……”

登基為帝后,在繼續學習算術、歷史、文學這些比較普通的東西之外,伊爾莎開始努力學習另外一種東西——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知識。

伊爾莎是頂著巨大的壓力登上皇位的。

帝國的興衰都壓在了她這個年輕的女皇肩上,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在戈澤文病逝後,決定實現戈澤文“讓佈列顛尼雅帝國更加富強”的這遺願的伊爾莎,便感到心中的壓力更大了。

而這巨大的壓力也催生出了強悍的動力,伊爾莎一直都在努力尋找著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的方法。

除了尋找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的方法之外,伊爾莎還在積極尋找另外一種知識——教導你如何做皇帝、如何管理和指揮大臣們的知識。

在成為皇帝之外,伊爾莎才知道當皇帝是那麼地艱難。

每天有大量的國事要處理倒先不論。

光是如何管理大臣,就足夠伊爾莎頭疼的了。

中央和地方這麼多的文武大臣,哪些臣子是值得信賴的?

哪些臣子是值得委以重任的?

這個臣子適合去處理哪些事情?

如何讓這些臣子忠心耿耿地跟隨我?

……

這些問題都讓伊爾莎焦頭爛額。

在當上皇帝后,伊爾莎終於明白歷史上為什麼這麼多君主的疑心病這麼重了。

因為這都是被逼的呀。

完全不知道哪個大臣是值得信任的,只能對每名臣子都抱著懷疑的態度。

懷疑來懷疑去,就會漸漸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

那就是——總覺得每個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

總覺得這些正對自己和顏悅色的大臣,心底所想的和嘴巴上所說的都是完全不一致的……

所以,相比起尋找讓國家變得富強起來的方法,此時的伊爾莎其實更想學習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皇帝,學習如何管理麾下群臣。

為此,伊爾莎不斷尋找、翻閱各種各樣的書籍,希望能從中得到伊爾莎想要得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