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伊塞爾和阿爾伯特已經拼盡了全力,努力維持大軍的秩序,但還是隻能絕望地看著大軍的秩序逐漸崩潰、將兵們漸漸開始潰散……

……

……

法蘭克帝國為尼伯龍根計劃準備了20多年,萊茵蘭平原是他們選定好的戰場,因此這些年來,法蘭克帝國派出了大量的間諜去探查萊茵蘭平原的詳情,繪製萊茵蘭平原的詳細地圖。

間諜們繪製的萊茵蘭平原地圖,連哪裡有水源、哪裡的地勢高一點、哪裡的地勢低一點都標註地一清二楚。

在對佈列顛尼雅軍發動總攻擊後,法蘭克軍便有意識地把佈列顛尼雅軍往某個地方趕。

他們打算把佈列顛尼雅軍趕到某處地勢較低的地方,其地勢類似於一個盆地。

這個盆地最適合用來圍困大規模的軍隊。

等開戰時,伊塞爾帶來迎擊的部隊,絕對有數十萬人。

即便是對其展開前後夾擊,要一口氣全滅這麼多人也不現實,還會損耗大量的軍力。

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計劃著把伊塞爾的部隊趕到那處地勢較低的盆地,然後將其重重圍困起來。

等到伊塞爾的部隊補給耗光時,就能輕輕鬆鬆地殲滅他們。

已經無法再進行強勁反擊的佈列顛尼雅軍,只能無力接受法蘭克軍的驅趕,像一群群白羊一般,被驅趕進了這處盆地內,然後被法蘭克軍重重包圍、堵死了所有的出路。

……

……

這場對佈列顛尼雅軍的總攻間間斷斷地持續了足足近三天三夜。

在第4天的太陽昇起來時,這場鏖戰才終於結束、還活著的佈列顛尼雅軍將兵才終於被趕進了這處盆地內,並被重重包圍了起來。

戰鬥結束後,沃爾特便立即派出人手統計兩軍的死傷人數。

因此兩軍的這場戰鬥實在是太激烈了,鏖戰了足足三天三夜,所以統計死傷數字花了不少的時間。

直到下午時分,沃爾特才得到了兩軍的傷亡情況。

在看到兩軍的傷亡數字後,沃爾特直接皺起了眉頭:

“佈列顛尼雅軍損兵15萬……我軍損兵10萬……”沃爾特呢喃著,“真有你的呀,伊塞爾……在這樣的絕境下,竟然還能對我軍造成如此大的殺傷。”

據統計,佈列顛尼雅軍此戰共損失15萬大軍,餘下的15萬人此時都被圍困在了這處盆地裡。

雖然法蘭克軍對佈列顛尼雅軍展開了前後夾擊,佔盡了優勢,但他們此戰打得也不輕鬆。

法蘭克軍損失了足足10萬人,參與尼伯龍根計劃的總軍力足足有50萬,現在僅剩40萬了。

雖然和伊塞爾是敵人,但沃爾特還是不由得地對伊塞爾產生欽佩之情。

遭受敵軍的前後夾擊、將兵們計程車氣大潰——在這樣的絕境下,伊塞爾竟然還能打出3換2的戰損比。

最讓沃爾特感到痛心的,還是鐵甲聖騎兵和聖甲卒在此戰中遭受的重創。

這2支王牌部隊在此戰中一直猛打猛衝,為法蘭克軍此戰的勝利貢獻出了汗馬功勞。

然而——在貢獻出了汗馬功勞的同時,這2支王牌部隊也遭受到了讓沃爾特都不由自主感到痛心的重創。

鐵甲聖騎兵在此戰中直接損失了一半的戰力——現在鐵甲聖騎兵僅剩1萬人還能戰鬥。

而聖甲卒倒還好一點,只損失了1500人——目前僅剩3500人還能正常地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