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陣與第2陣為陸軍,總兵力30萬。

第3陣為海軍,也就是皇家艦隊,總兵力為20萬。這20萬人中,艦隊的水兵10萬人,登陸部隊10萬人。

由第1陣、第2陣的將兵們對舒佩爾王國發動突襲,穿過防禦薄弱的“布舒邊界”、突破萊茵戰線,進入佈列顛尼雅帝國的本土。

坐鎮萊茵戰線的伊塞爾,絕對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率領大軍趕來截擊法蘭克軍。

到那時,兩軍的戰鬥勢必會在萊茵蘭平原上戰鬥。

也就是說——法蘭克帝國從一開始就打算在萊茵蘭平原上和佈列顛尼雅軍決戰。

畢竟,也就只有萊茵蘭平原才有條件展開海陸軍的聯合作戰了。

那30萬陸軍其實只是誘餌——一個引伊塞爾和他的部隊上鉤的誘餌。

在將伊塞爾和他的部隊引到萊茵蘭平原後,便是皇家艦隊登場的時候了。

皇家艦隊才是法蘭克帝國此戰的主攻。

萊茵河是大陸的第一大河,支流遍及佈列顛尼雅帝國和法蘭克帝國兩國。

皇家艦隊將順著支流進入萊茵河,再從萊茵河進入它的第一大支流——伊蘇河。

然後再順流直下,進軍到萊茵蘭平原的南部,控制住兩岸所有的渡口,將佈列顛尼雅軍的退路完全鎖死。

最後,便是那10萬部隊登場的時候了。

皇家艦隊的軍力,由10萬負責控制艦船的水兵,以及10萬負責展開登陸作戰的陸軍構成。

那10萬負責展開登陸作戰的陸軍,法蘭克軍的將兵習慣將其稱為“登陸部隊”。

這10萬登陸部隊,和其他陸軍相比並沒有多麼大的不同。

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這10萬登陸部隊經過訓練,不會暈船。

這10萬登陸部隊和皇家艦隊一樣,都是法蘭克帝國秘密訓練出來的,為了尼伯龍根計劃而特地訓練出來的一支部隊。

在皇家艦隊控制了伊蘇河的所有渡口之後,那10萬登陸部隊便展開登陸,登上萊茵蘭平原,從後方對佈列顛尼雅軍展開猛攻。

在沒有做好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腹背受敵——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在這樣的絕境下翻盤。即便這支軍隊的總司令是統合騎士伊塞爾。

只要登陸部隊能夠在佈列顛尼雅軍沒有發覺的情況下登陸萊茵蘭平原,那法蘭克軍就贏定了。

因為尼伯龍根計劃一環扣一環,環節相當地多,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了,都會導致計劃的失敗。

所以,在計劃開始前夕,不論是夏德皇帝,還是軍中的將官們,對於尼伯龍根計劃都沒有充足的信心。

也正因如此,夏德皇帝才會在計劃正式開始的數個小時前,到皇家陵園祈禱,祈求祖先們能夠保佑他們。

尼伯龍根計劃雖然風險很大,但若是成功了,他們將獲得的收益將無法估量。

按照計劃,法蘭克帝國將投入30萬陸軍去進攻舒佩爾王國、穿過“布舒邊界”。

為了抗衡這麼大規模的法蘭克軍,伊塞爾一定會率領數十萬大軍前來迎擊。

若是計劃成功了,伊塞爾帶來的這些部隊將全部被殲滅在萊茵蘭平原。

佈列顛尼雅帝國的軍力將受到無法估量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