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萊茵蘭會戰(1)(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看穿了法蘭克軍的真正意圖後,伊塞爾便趕忙用信鴿向“布舒邊界”周邊的據點傳令,要求那裡的守軍即刻趕往“布舒邊界”,攔截法蘭克軍。
雖然時間緊張,但總算是趕在法蘭克軍兵臨“布舒邊界”之前,集結好了3700餘名士兵。
在調兵死守“布舒邊界”時,伊塞爾給這些負責守衛“布舒邊界”計程車兵們下達的命令是——最少要拖住法蘭克軍48小時的時間,等48小時過去後,就可以撤離“布舒邊界”了。
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而不是讓士兵們死守到底,這就是伊塞爾的高明之處了。
如果讓士兵們死守到底的話,只會讓這些士兵們計程車氣下滑。
畢竟——面對30萬法蘭克軍的進攻,死守“布舒邊界”跟送死沒有什麼兩樣。
士兵們不是傻瓜,讓他們執行這種含糊不清的送死任務,只會讓他們計程車氣下滑,搞不好還會臨陣叛變。
只有那些精銳地不能再精銳計程車兵,或是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才能讓士兵們爭先恐後地執行送死任務。
但是——定下了一個具體的任務目標,那結果就不太一樣。
伊塞爾就給“布舒邊界”的守軍定下了一個具體的任務目標:拖住法蘭克軍48小時的時間,等48小時過去後,就可以撤退。
知道自己守多久就可以撤退,以及不知道要守到什麼時候才可以撤退——這2種心態帶給將兵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會讓將兵們感覺有目標、有活下去的希望,士氣就會高漲。
後者會讓將兵們感覺沒有目標、感覺是在等死,士氣就會跌落。
這就是伊塞爾的高明之處。
心中知曉只要拖住法蘭克軍48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撤退、就可以活下去的這3700餘名士兵,依託著堅固的據點,對30萬法蘭克軍展開了頑強的阻擊。
雖然在法蘭克軍的猛攻下,他們的據點搖搖欲墜,但直到最後仍舊屹立不倒。
儘管過程艱難,但這3700餘名士兵也總算是順利完成了他們的作戰任務,在“布舒邊界”這邊成功拖住了法蘭克軍48小時的時間。
任務完成後,還活著計程車兵趕忙撤離了“布舒邊界”。
“布舒邊界”就此變成了不設防的狀態。
在佈列顛尼雅軍計程車兵都撤退後,法蘭克軍輕輕鬆鬆地穿過了“布舒邊界”,進入了佈列顛尼雅帝國的本土。
佈列顛尼雅帝國耗費重資營造的萊茵戰線,就這麼被法蘭克軍突破了。
不過,這3700名士兵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他們豁出性命,拖住了法蘭克軍足足48小時,為伊塞爾和他的大軍爭取來了寶貴的進軍時間。
在法蘭克軍穿過“布舒邊界”時,伊塞爾和他帶來的大半軍力,也順利渡過了伊蘇河,進入到了萊茵蘭平原。
伊蘇河——萊茵河最大的一條支流,基本呈東西走向,源頭位於舒佩爾王國,流向為自東向西,流經舒佩爾王國和佈列顛尼雅帝國兩國。
萊茵蘭平原東臨舒佩爾王國,南抵伊蘇河。
沿著萊茵戰線北渡了伊蘇河,便意味著抵達了萊茵蘭平原!
伊塞爾和阿爾伯特統率的大軍,總算趕在法蘭克軍之前抵達了萊茵蘭平原。
在抵達萊茵蘭平原後,伊塞爾麾下的軍力也與他一開始預估的一樣,集結了30萬大軍。
這30萬大軍中,有24萬人是加百列騎士團的部隊,有6萬人是拉結爾騎士團的部隊。
一場30萬對30萬、雙方參戰兵力高達60萬人的大會戰,即將在萊茵蘭平原上爆發。
萊茵蘭平原上空的氣氛,也因為兩支大軍的抵達,而變得愈發凝重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