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佈列顛尼雅軍可謂是完勝。

不僅殲滅了大量的法蘭克軍,還鯨吞了亞諾爾多夫以西的全部土地,首次將萊茵河變成了佈列顛尼雅帝國的內河。

然而——讓當時的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法蘭克帝國竟然只花了5年的時間,便將他們失去的這些土地全部奪了回來。

國都失陷、國都慘遭敵國蹂躪——當時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們感到有多麼地恥辱,可想而知。

那時,法蘭克帝國的皇帝將這場大敗仗命名為“二零三之恥”,為了洗刷這恥辱,法蘭克帝國的皇帝、文臣、武官空前地團結。

大家只有一個信念——向佈列顛尼雅帝國報仇!打回萊茵河!奪回他們失去的一切!

在這股信念的催動下,法蘭克帝國以驚人的速度恢復著國力。

僅花了5年的時間,法蘭克帝國便成功反推了回去,奪回了故都、奪回了他們失去的所有土地、國界重新推回到萊茵河的東岸。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他們的“二零三之恥”就這麼成功洗刷了。

因為佈列顛尼雅帝國帶給他們的恥辱實在是太大了。

在攻陷亞諾爾多夫後,佈列顛尼雅軍的將兵們對法蘭克帝國的這座國都做出了都不知道該怎麼用筆墨來形容的暴行。

那時,亞諾爾多夫的人口,有足足113萬人。

在法蘭克帝國於5年後奪回故都時,這座法蘭克帝國曾經最繁華的城市,那時僅剩31萬人……

僅僅只是奪回本來就屬於他們的土地,怎能讓法蘭克帝國的君臣們吞下這口惡氣?

一定要讓佈列顛尼雅帝國的潘德拉貢也嚐嚐亞諾爾多夫曾經受過的屈辱與痛苦!

“二零三之恥”是一場足以載入史冊、值得讓後人永遠銘記的大事件。

因為這個事件,正是佈列顛尼雅帝國與法蘭克帝國兩國之間的“百年戰爭”的導火索。

正是這個大事件拉開了兩國的“百年戰爭”的序幕。

自這場事件之後,兩國展開了長達百年的漫長戰爭。

法蘭克帝國想要向佈列顛尼雅帝國報仇、想要讓潘德拉貢也嚐嚐亞諾爾多夫曾經承受過的屈辱和痛苦。

在法蘭克人的心目中,“二零三之恥”還遠遠沒有被成功洗刷。

只有滅亡佈列顛尼雅帝國、讓潘德拉貢和亞諾爾多夫一樣成為廢墟,才算是洗刷了“二零三之恥”!

而佈列顛尼雅帝國自然不會乖乖坐以待斃。

佈列顛尼雅帝國也同樣想要攻滅法蘭克帝國,徹底掐滅這個和他只有一河之隔的大威脅。

望著父親的墓碑,和墓碑上面的墓誌銘,夏德的腦海中迴響起了以前父親還健在時對他的教誨……

……

“夏德!永遠不要忘記‘二零三之恥’!”

……

“夏德!你是皇儲!是法蘭克帝國的下一代君主!要永遠記得‘二零三之恥’帶給我們的恥辱!”

……

“哪怕是要再花上一百年……不,哪怕這場戰爭要打上一千年,也要接著打下去!”

……

“我們要一直打到佈列顛尼雅帝國被我們滅亡、‘二零三’之恥被成功洗刷為止!”

……

“夏德!你不要被那些迂腐的老師給毒害了!那些迂腐的老師竟然教育你放下仇恨、不要再被先人們的仇恨給矇蔽、不要再讓先人們的仇恨代代傳下去?簡直就是放屁!我們為了向佈列顛尼雅帝國復仇,已經付出多少犧牲了?那些迂腐的老頭子輕飄飄地一句話,便要讓我們的這些努力付之東流?!如果現在放棄了對佈列顛尼雅帝國的復仇,那我們這些年來的犧牲就全白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