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列顛尼雅帝國皇曆293年/神聖希蘭帝國皇曆215年。

4月19日。

神聖希蘭帝國,楚波爾要塞。

今天是個陰天。

淡黃色的朝陽從群山背後緩緩升起,艱難地將微弱的曙光穿透重重陰霾,有氣無力地投向楚波爾要塞的郊野。

儘管它絲毫沒能改變那昏沉沉的天色,卻勉強照亮了原野上一抹正在蠕動的黑色。

極盡開闊的青翠原野上,黑壓壓的佈列顛尼雅軍方陣如同暴雨將至的沉沉蒼穹。

松林般密密麻麻的根根長槍直刺向天空,盔甲盾牌兵刃在微弱的陽光中閃耀著攝人的寒芒。

一面面色彩各異的大旗在晨風中呼啦啦掣動著。連綿的軍陣之中一架架投石機、攻城巨弩、攻城塔層層疊疊,森然幹霄。

韋謝洛夫元帥一臉陰沉地站在楚波爾要塞的城牆上,遙望著將楚波爾要塞圍得水洩不通的佈列顛尼雅軍。

就在4天前,一股龐大的黑色洪流衝出了穆哈維茨要塞,一舉衝進了神聖希蘭帝國的本土,兵鋒直指楚波爾要塞。

佈列顛尼雅帝國籌備良久的“極光”攻勢終於全面發動了。

雖然自“鐵錘”作戰慘敗後,韋謝洛夫元帥就已經猜到了會有這麼一天,但從斥候的口中得知佈列顛尼雅軍大舉攻進帝國本土後,韋謝洛夫元帥的身體還是忍不住因恐懼、憤怒而微微發顫。

自得知佈列顛尼雅軍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後,韋謝洛夫元帥一面派出大量的斥候打探佈列顛尼雅軍的情報,一面積極地做著迎戰的準備。

據斥候們傳回來的情報所示,佈列顛尼雅帝國此次的進攻規模不小,部隊規模在12萬到18萬之間。

佈列顛尼雅軍的前鋒部隊約有6萬之數,是一支由騎兵、弓兵、步兵混合而成的兵種齊全的部隊。

前鋒部隊剛離開穆哈維茨要塞,便馬不停蹄地朝楚波爾要塞狂奔而來。

穆哈維茨要塞與楚波爾要塞相距不遠,佈列顛尼雅軍的前鋒部隊只花了3天的時間,便兵臨楚波爾要塞城下。

也就是說:佈列顛尼雅軍抵達楚波爾要塞的城下,已經是4月18號——也就是昨天的事情了。

自佈列顛尼雅軍在昨天抵達了楚波爾要塞的城下後,並沒有急著進攻,而是做著圍城的準備,同時也等待著後續部隊的抵達。

佈列顛尼雅軍沒有急著進攻楚波爾要塞,而韋謝洛夫元帥也沒有主動出城迎擊遠道而來的佈列顛尼雅軍。

韋謝洛夫元帥是個用兵很穩重的人,相比起那種冒險的打法,他更喜歡那種穩妥的戰術。

死守楚波爾要塞,一直守到佈列顛尼雅軍因補給不足而退兵——這就是韋謝洛夫元帥關於此戰的總戰略。

……

……

4月19日。

韋謝洛夫元帥站在楚波爾要塞的城牆上,默默地遙望著城外的佈列顛尼雅軍。

自佈列顛尼雅軍兵臨城下,已過去了1天。

在這1天的時間中,因後續部隊的陸續抵達,城外的佈列顛尼雅軍變得比昨天更多了。

根據韋謝洛夫元帥的目測,現在已經抵達楚波爾要塞城下的佈列顛尼雅軍,已不下8萬之數了。

韋謝洛夫元帥一面觀察著佈列顛尼雅軍的兵力佈置,一面注意著佈列顛尼雅軍的部隊構成。

在發現米迦勒騎士團的團旗的同時,他也發現了一面嶄新的、以前從未見過的旗子。

這面旗子的樣式、顏色和米迦勒騎士團的團旗近乎一模一樣,但上面的花紋卻和米迦勒騎士團的團旗並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