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天才滿70歲的他,在這一次重新籤合同中非常幸運的屬於“適合繼續從事環衛工作”的物件——若是合同晚三天搞出來,他就要丟掉這份工作了。

每個行當都有每個行當不為人知的競爭,也都有各自的心酸和幸福。

當很多大學畢業生們為了面子寧可到政府單位去當臨時工賺一千多塊錢工資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為了生計,在為一個掃地的崗位打破頭。

這工作,雖然又髒又累,卻真的是有很多人搶著幹。並且,大多數都是老人。

當然,三四十歲的人也不可能拉下臉去做掃馬路這種事,哪怕月收入相當可觀。主要也是吃不了這份苦。

老劉頭覺得一點都不苦,他60歲從一家鞋廠的流水線上退下來之後,經人介紹有了這份掃地的活兒。這還是個挺大的人情,若非那個人是自己侄子高中的同班同學,這美差還真輪不到他身上。

先說每天需要乾的活。

掃馬路其實並不屬於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而且也不是一直在掃。至少平日裡路人走路、司機開車,都不會隨時看到穿著黃馬甲的環衛工人。

工作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凌晨和深夜。

這個時間段人少、車少,便於清理路上的垃圾。

老劉頭負責的路段長五公里,就是主幹道,然後包括旁邊的人行道以及花壇。沒有廣場,沒有小巷,沒有高大的行道樹,全程都有高畫質探頭,屬於相當好的一個路段。

這也還是多虧了自己侄子高中的同班同學,人家可是環衛公司的正式工,現在還當了一個副科長,在老劉頭這些環衛工看來,就是很牛逼的官職了。

老劉頭一般是晚上十一點到十二點掃一次,然後凌晨五點到六點再掃一次,每天這樣兩次掃下來,這段路基本上就乾乾淨淨了。

而白天的這些時間,老劉頭就在人行道這邊轉悠,清理垃圾桶、夾掉花壇裡的垃圾、擦擦公交車站牌之類的。

這邊剛好還有一個小報亭,老劉頭跟那個報亭的老闆,一天時間裡總有至少兩三個小時待在一起。小老闆賣報紙無聊,跟老劉頭侃侃大山,老劉頭也好學,不管是時事政治還是八卦新聞,只要小老闆講,他都聽。

老劉頭年輕時也算是知識分子,趕上上山下鄉插過隊,端著一副五十塊錢的老花鏡,若非穿著一身黃馬甲,手也粗糙得厲害,這看起報紙來還真有點退休老幹部的架勢。

總而言之,這份工作從勞動強度來說,並不大。所以雖然老劉頭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但他覺得自己身子骨硬朗,加上子女條件也比較一般,這活一干就幹了十年,身子骨反而更硬朗了。

窮人只考慮怎麼活著,有錢人則考慮怎麼活的有質量,但那些溫飽有餘富貴不足的大多數,基本上都是想方設法活的有面子。

老劉頭一家屬於為活著而奔波的,所以掃馬路沒什麼,只要有錢,幸福感就直線上升。

再說老劉頭這個工作每個月能夠拿到多少錢。基本工資是1800,這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來的,因為不需要扣除任何養老醫療保險,所以到手就有1800;然後是夏天每個月發三百的高溫補貼,後來因為冬天也冷,這補貼就定下了,全年都有;再就是每個月按照掃壞4把掃帚,用壞4雙手套這樣的標準,發200的經費,實際老劉頭省著點,四五十塊錢就夠了;每個月休息四天,如果四天都上班,按照每天100的加班費支付,老劉頭怎麼捨得這四百?這十年來,那是連除夕都沒休息過。這樣下來,每月穩定能有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