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蘇琴的幾個兄弟已經退休,每月有退休金拿,幾個侄子都在省城的醫院當醫生,生活條件不錯,他們從來不會主動關心蘇琴,只當她不存在。

正是體會過親情的淡漠,蘇琴教育李家子孫團結友愛,李家人也沒讓蘇琴失望,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扶持,共同進退。

“姥姥,以後您想學什麼,我教您。”

蘇琴一臉慈愛,“我這一大把年紀了,早歇了學醫的念頭,我就盼著你以後當了醫生,治病救人。”

“姥姥,我一定不讓您失望,對了,中藥包了五副,從明天起,每天一包,上午下午各一頓。熬之前,先浸泡一個小時,水量以沒過中藥為準,大火煮沸十分鐘,小火熬一個小時,一定不能糊鍋,中藥一旦熬糊,喝上會中毒。還有……”

蘇琴笑著接過話,“還有中藥必須趁熱喝,喝涼得中藥會肚子疼,放心吧,喝中藥的禁忌我都知道。”

等林沁陪著蘇琴艾灸完,家裡已經只剩下李來傳,其餘人根本沒考慮午休,再次上山撿煤塊。

李來傳沒去,還是為了讓林沁給他畫那個拓蜂窩煤球的模具圖。

林沁從李來傳手裡接過紙筆,認真畫出模具圖。

畫好後,李來傳拿著圖就出門了。

林沁叮囑姥姥,以後一定要嚴厲阻止家裡人頂著烈日撿煤塊,一是容易中暑,二是陽光太毒時,煤矸石堆容易自燃,很危險。

蘇琴連連點頭。

好在今天日頭不是很毒,不然林沁絕對會去山上把他們喊回來。

林沁忽然意識到,不僅要給家裡人做安全培訓,還要做好防護。

這年代,農村裡沒什麼勞保防護用品,全靠自己動手。

一下午的時間,她和姥姥縫製十一個口罩,並且把冬天穿得舊鞋子拿出來縫補一番。

穿著夏天的鞋子去撿煤塊,難免磕碰,腳很容易受傷,穿著冬天的鞋子,雖然厚了些,但防護效果好。

林沁還專門設計了一種防護帽子,類似現代的安全帽,她畫出圖來,蘇琴照著圖,用粗柳條編成帽子,為了戴著舒適,還特意在裡面縫上一層布。

看著一下午的勞動成果,蘇琴和林沁露出會心的微笑。

下午三點多,李志和李斌揹著揹簍、提著柳條筐回來,上面沒有蓋青草,不等蘇琴問,李志已然開口,“奶奶,以後咱們不用藏著掖著了,咱們村裡好多人都在山上撿煤塊呢。我們放下就得趕緊回去,趁著還有,多撿些回來。”

蘇琴端著兩杯茶水遞給他倆,“不著急,先喝水,沁沁最懂裡面的學問,她說過,即便咱們全村都去撿,也夠撿一兩年的,不用搶。一會你們回去後,告訴咱家裡人,累了就趕緊回來歇歇。”

這時,李來傳跑回來手裡拿著一個被報紙包裹起來的物件,朝林沁說道:“沁沁,你看一下,是不是這樣的?”

說話間,開啟報紙,將模具遞上。

林沁接過檢視,“沒錯,二舅,沒想到你這麼快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