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撤大部分的軍力,並不代表著實力會下降!”

林辰在將其中的道理說清楚以後,很是認真的道:“就比如說,兩個人互相毆打的話,其中一方若是著甲,則必然是著甲方勝。”

“沒有著甲的人,則絕對不可能贏!”

“而眼下,雒陽雖說有數十萬大軍,可是他們當中的著甲人數嘛,大概也就不到七八萬左右。”

“最關鍵的是,這還是連輕甲也都一起算上了的!”

“試問,這些人就算是上了戰場,又能有什麼用?”

“這就是道理所在!”

群臣聽到林辰的說法以後,都沉默了。

顯然,他們也都明白這個問題,可要讓他們直接承認的話,那就有點難為人了。

畢竟,幾十萬人變成七八萬人的話,確實裁撤的有點太多了。

多到很多人都會因此而失去安全感。

這也是人們想要質疑的原因所在。

但不得不說的是,林辰所說的是有道理的。

因為,按照現階段的律法來說,私自藏有盔甲的人,一般都是按照造反來計算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私自藏有盔甲,就能算是造反了?

幾個盔甲而已,又能有什麼用呢?

真這麼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在冷兵器時代,盔甲的作用絕對是不言而喻的。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明朝後期的軍隊打其他八旗,簡直就和打孫子沒有太大的區別。

可當他們面對清八旗時,他們的戰鬥力卻有極其感人。

完全可以說是孫子面對爺爺——沒有意外情況的話,就只有捱打的份。

原因就在於,其他的八旗大部分都只著了輕甲,而清八旗則大多都是重甲。

也就是電視劇裡面的那種只露出臉龐的甲冑。

在這樣的甲冑面前,清八旗喊一聲天下無敵出來,絕對不是什麼空話。

因為人家真就是天下無敵。

相比較而言,一開始明朝的軍隊,尤其是邊境一帶的,其實都是著重甲的。

也正是因此,明朝才能不斷地勝過一個又一個的遊牧民族,確保了自身的地位。

但是到了崇禎時期以後,這些東西都發生了改變。

由於朝廷沒錢,於是乎崇禎便裁撤了大部分的軍隊,尤其是其中就包括了許多著重甲的。

沒辦法,他們的消耗實在是太多太多了。